然而,在这份巨大的喜悦之下,他的心中,却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苦涩和忌惮。
他知道,这份功劳,这份荣耀,有至少一半,是属于那个,远在千里之外,连他的圣旨都敢违抗的儿子。
他甚至能想象到,此刻,京城的百姓,在山呼万岁的同时,也一定在高喊着“凉州王千岁”。
儿子的声望,已经隐隐有超过他这个皇帝的趋势。
这,让他如何能心安?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名带队的京营将领身上。
“马钧。”
“末将在!”那名叫马钧的将领,上前一步,单膝跪地。
“此番西征,你等辛苦了。”庆帝缓缓说道,“你且说说,凉州王,在吐蕃,都做了些什么?”
他想听听,自己安插在赵轩身边的这颗棋子,会如何评价他的儿子。
马钧闻言,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回陛下!”
“凉州王殿下,乃天神下凡!用兵如神,算无遗策!”
他将凉州军如何用火炮轰平坚城,如何用火枪屠杀敌军,如何以少胜多,打得吐蕃十五万大军灰飞烟灭的经过,添油加醋地,讲述了一遍。
他的声音,充满了激情,听得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一个个热血沸腾,心驰神往。
最后,他总结道。
“陛下,末将以为,有凉州王殿下镇守西北,乃我大盛之幸,万民之福!”
“只要殿下在,莫说区区吐蕃,便是那北方的百万大蒙铁骑,也终将被我大盛,踏于马下!”
他的话,掷地有声。
庆帝听完,沉默了许久。
他从马钧的眼中,没有看到丝毫的伪装。
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死心塌地的,崇拜。
他知道,自己派去的这颗棋子,已经被赵轩,彻底策反了。
庆帝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挥了挥手,示意马钧退下。
然后,他站起身,走下龙椅,亲自将那份盖着吐蕃赞普玉玺的国书,拿在了手中。
“传朕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