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们用什么法子,必须治好胡惟庸!”
“办好了有赏,办不好休怪我手段残忍!”
说完,不顾御医们惨白的脸色,转身大步离开太医院。
满心挂念胡惟庸的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此刻胡惟庸正坐在卧房里忧心忡忡地看着桌上的笔墨发呆。
案几上有一张白纸,上面写着“臣胡惟庸叩请圣安,臣昨日忽遭……”
显然这是给朱元璋的奏折。
简单来说,胡惟庸只有一个念头。
辞职,赶快辞职!
晚一步就多一分危险,早辞职早解脱!
只是写着写着,他忽然觉得不太对劲。
完美继承了前人记忆的他,这字迹是不是写得太好了?
这哪里像是重病缠身的人写的折子?
老朱要是看出破绽退回折子怎么办?
不行,太不妥了!
重新写!
想到这里,胡惟庸毫不犹豫地将之前的折子揉成一团,提笔重新认真书写。
这一回就困难多了。
要知道,想把字写好并不容易,但也并非难事,只要一笔一划用心写就行。
夜深人静时,胡惟庸终于完成了一份不足五百字的奏折。
耗尽一个时辰,他才勉强写出这份敷衍了事的文书,上面满是涂改痕迹和大小不一的字迹。
按常理,这样的东西别说递到皇帝面前,就连作为草稿都会被嫌弃。
然而胡惟庸却显得极为满意,将两张皱巴巴的纸小心折叠,放入奏折本内。
随后唤来守候在外的胡义,嘱咐其立刻送至宫中。
交代完毕,他便舒舒服服地重新躺回床上,静待朱元璋的反应。
这份由病重丞相呈上的急奏,在夜晚也迅速抵达正在忙碌政务的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接过奏折后立即打开,但只看了一眼便眉头紧锁。
天哪,我的大管家——哦不,是丞相,竟然要辞职了吗?
说实话,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感情十分复杂。
胡惟庸确实才华横溢,又是同乡,一路跟随自己打拼至今,功劳不可谓不大。
但自从胡惟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后,他那副的模样让刚登基不久的朱元璋很是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