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觉得丢脸,他可不觉得。
他还巴不得让文武百官都知道呢。
不然,他跟李善长的关系,还怎么断?
现在好了,以后若是李善长出事了,但凡有人说自己跟李善长有关系或有牵连的,恐怕都不用胡惟庸开口,就会有人拿退婚一事来驳斥他了。
而情况,也正如胡惟庸所料。
文武百官如今可谓人人皆知。
甚至,那些看得更远、脑子活络的官员,基本上都能猜到,这里面十有有朱元璋的手笔。
不然,哪怕李善长当了丞相,也不会这么猖狂地直接上门退婚。
但无论众人怎么想,终究也只能唏嘘不已,觉得风水轮流转这句话太过真实了。
当着胡惟庸的面,众人是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提的。
随着府试的临近,胡惟庸不得不重返礼部履职,这意味着他不得不频繁与外界接触。
因此,这次回到礼部,他的神情明显不如以往那般和悦。
每日上衙时,他面容冷峻,下衙回府时亦是如此,仿佛对周遭的一切都心生不满。
众人对胡惟庸的现状颇为理解,尽管私下难免议论纷纷。
“唉,胡大人心中不快,今日我去送参考试题时,向他问安,他竟一言不发,往日可不是这般态度!”
“哼,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谁家遇到这种事,心里能好受?这分明是瞧不起人。”
“啧啧,听说胡大人府上的那位侄女虽非倾国倾城,却也知书达理,不知我家犬子是否有幸……”
“呸,你怕是痴心妄想。”
“怎么就是痴心妄想了?退过婚的女子,便如剩饭一般,还能与从前相提并论?”
“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胡府何等门完)
------------
朱标,当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大明当朝太子、储君。
这个名字,胡惟庸再熟悉不过了。
可以说,后世但凡看过几本明初背景的,都能说出一堆有关朱标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