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2章 招募了一群泥塑菩萨(第2页)

第22章 招募了一群泥塑菩萨(第2页)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拱手道:“这正是我所愿,不敢请耳!”

他虽然是来招揽人心的,但刚才的话也没说错。

朱标在听朱元璋解释胡惟庸那道怪题后,便觉得胡惟庸是真正的大才。

一道在他看来极其怪异的考题,竟然能看出考生的心性、学问,甚至还能分析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对于上位者来说,简直是太神奇了。

这种学问,朱标非常想学。

二人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悠然走进了胡惟庸的公房。

胡惟庸给朱标泡了一杯茶后,先听朱标谈起了自己的体会。

此时,朱标谈兴正浓。

他不用胡惟庸催促,便自然而然地谈起了自己对科举取士的一些看法。

胡惟庸听得很认真。

一方面,他要在朱标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才方便自己继续安稳地“咸鱼”下去。

另一方面,他其实也很好奇。

好奇这位历史上最稳固的太子爷,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听着听着,胡惟庸的脸色逐渐变了,甚至连喝茶的动作也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他心中只有一个感觉。

朱标,你真是厉害啊!

对于胡惟庸来说,科举制度的利弊,后世有太多的分析了。

专家、学者、键盘侠、网文作者……

无数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胡惟庸自然也听过许多版本,对于科举制度虽不敢说了如指掌,但至少在见识方面,他自认无人能及。

然而,如今听了朱标的分析,他却发现,朱标的眼光确实独到。

首先,朱标从一开始便站在上位者的角度,以全局的视角审视科举。

仅这一点,便超越了无数人。

多少储君,在大儒、名士的教导下,明明身为皇帝,却偏偏以臣子或儒生的视角看待问题?

其次,朱标对利弊的把握极为清晰。

哪些对皇帝、朝廷有利,却对学子不利;

哪些对学子是天大的好消息,却对皇帝、朝廷不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