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打工人,哪怕当过丞相,也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人而已。
他哪来那么多奉献精神?
又不是他家天下,花那么多心思干嘛?
他纯粹就是想让胡仁彬老实、低调一点而已。
当大官?打!
当丞相?打!
当翰林?打!
……
胡惟庸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你要是想考科举,那没问题,可要是想去朝堂上搅和,那我直接干掉你算了。
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谁知道哪天一不小心就把朱元璋得罪了?
就算没得罪皇帝,得罪了同僚也不行。
随便设个陷阱,就胡仁彬那脑子能看出来?
到时候不还得连累胡惟庸也跟着卷进去?
要是反应慢一点,或者陷阱再深一点,全家老小是不是就得去刑场走一遭?
所以,胡惟庸这两个月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终于想出了个办法。
光打是不行的,不教而诛那就是纯粹发泄,没什么意思!
而且,光打的话,时间一长胡仁彬越来越抗揍,也会变得油滑。
于是,胡惟庸干脆换了个说法。
这种年纪的年轻人,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嘛。
呗!
金榜题名后进翰林院、礼部,再到六部转转,等着爬上做一任部堂,再看机会当丞相?
呸,这种事老子早就干过了,不仅走得比你快,还比你稳。
再说了,那么多人,凭什么你能当丞相?
所以啊,你这小子与其在朝堂上跟那些八百个心眼的人斗,还不如考个功名后去外地。
踏踏实实当个父母官,给百姓做点实事。
百姓不傻!
谁真对他们好,谁真在干实事,其实他们都心里有本账!
到时候,就算你升迁比别人慢点,就凭你那官声,这辈子也没白活。
而且,要是外放了,你就是一地的父母官,在那里你就是老大,有什么本事都可以放手去干,这不正合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