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先前都和秦明见过面的,第一次是在穆家寨,第二次是在何家庄,所以并不陌生。
而且之前成立民壮团的时候,这几个村子也都是出过钱的,算是有过并肩之谊的“盟友”。
“……各位坐,上茶!”
秦明和众人互相拜年,简单寒暄了几句后,连忙示意众人到大厅坐下。
落座期间,几位里长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大厅中逡巡。
高大宽敞的空间,坚固的梁柱,打磨光洁的青砖地面,甚至角落里摆放的几件虽不甚名贵但做工扎实的家具……无不彰显着这座坞堡的气派。
他们心中的震撼难以掩饰。
半年前,秦家村还是他们眼中那个偏隅一角、穷得叮当响的小村落。
可如今,这拔地而起的坞堡,进村时看到的齐整房舍、往来村人脸上富足的笑容……这一切都昭示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眼前的秦明,俨然已有了几分掌控一方、坐拥豪强产业的派头,与他们这些还在为村里温饱发愁的里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您当真是本县百年不遇的奇才!短短半年光景,就把秦家村治理得如此兴旺!简直是点石成金,活神仙也不过如此啊。”
“我们几个老家伙捆一块儿,怕也及不上秦里长您一半的本事!”
“过奖了!”
秦明嘿嘿一笑,随即问道:“几位这次前来,不知有什么事情么?”
通常来说,大年初二才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但这些人大年初一就过来了,而且还一口气来了这么多人,显然是有目的的。
“秦里长,去年年底,我和老袁两家的青壮来你们村子帮工,承蒙照顾,让我们农闲的时候也可以赚到一些钱粮,所以我们想问一下,咱们初几复工?”
穆全首先问道。
“初八以后,你让人过来就行,各种待遇照旧。”
“那太好了!”
穆全和袁兆虎闻言,顿时双眼一亮。
“秦里长,其实我们几个村子也有大量闲置的劳力,如果还缺人手的话……”
“你们这几个村子总共有多少青壮?”秦明问道。
“我们上坡村能出五十个劳力……”
“我们能出三十六人。”
“还有我们村,也能出六十多人……”
一时间,其他几位里长争先恐后地报出了数字,唯恐落后。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焦虑。
去年秋征刚过,各村的存粮勉强支撑到现在已是捉襟见肘。
眼看青黄不接的时节又要来临,借粮度日是无奈之举,但哪有让青壮靠力气挣口粮来的实在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