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证明,确实是如此。
因而,程处默不怀疑李逸的话。
另一边,程处亮与程处弼两人则是心中有点怀疑。
在他们的想象中,酿酒大师最少也得是三、四十岁的人。
而李逸的年龄还没有他们大,就能酿造出天下最好的酒,他们是不相信的。
便在此时。
有人把李逸送给程知节的两坛酒送了过来。
程知节打开一坛酒,给自己倒了满满一碗。
李逸一见,顿觉不妙。
大唐人喜好喝酒,像程知节这样的军中猛将,更是喜好豪饮。
但问题是,这是四十多度的蒸馏酒啊,可不是程知节习惯的低度酒。
“宿国公,我酿的这酒,有点烈,小口喝。”
见程知节已经端起了酒碗,李逸赶紧开口提醒了一句。
闻言,程知节哈哈一笑:
“哈哈,李小郎君放心,我的酒量很好,再烈的酒,我都喝过!”
说完,他浑不在意把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眨眼功夫。
程知节的脖颈刹那间蹿红,仿佛喘不过气来。
紧接着。
他的整个脸庞也迅速变得通红。
程知节龇牙咧嘴,眉头紧皱,脸皮紧绷,从口中到腹中,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
看着程知节如此模样,程处默等人诧异无比,不知发生了何事。
几人正要开口询问之时,就听见刚缓过劲的程知节长吐一口气,爆喝道:
“噫吁嚱(在唐朝,这句话相当于现代的卧槽),好烈的酒!好霸道的酒!”
“这酒,比最烈的三勒浆还要带劲!”
“论味道,比郢州春还要好喝!”
听到程知节的这番话,李逸哑然失笑。
程知节提到的这两种酒,三勒浆是西域那边传过来的。
其酒精度数能达到12度左右,比大唐超不过10度的发酵酒确实要烈一点。
不过与李逸这40多度的蒸馏酒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至于郢州春,是唐朝国宴用酒,是当之无愧的唐朝第一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