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啊!”
“不过那个酒,口感不好。”
他说的是蒸馏初期流出的酒液,也就是所谓的酒头,酒精度数通常在七、八十度以上。
但酒头有一个很致命问题,那便是甲醇含量太多。
虽然用粮食发酵出来的甲醇毒性较小,但是量大也会导致人出现口干、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在蒸馏时为了减少酒体中甲醇含量,一般都会将最初的酒头倒掉,只留下后面清澈干净的酒液。
这样酿出的酒,才更安全,更适合饮用。
也正因为这样,在取酒过程中,才有掐头去尾的说法。
不过,李逸觉得跟尉迟敬德解释这些很麻烦,就直接说口感不好了。
谁料,尉迟敬德听完之后,直接忽略了口感不好这一点,而是光在乎酒精度数更高这一点了。
他放下手中酒杯,迫不及待对李逸说道:
“把那个酒取来,让我尝尝。”
“吴国公,那个酒太烈了,真的不好喝!”
李逸试图劝说尉迟敬德放弃品尝酒头的想法。
虽然少量喝一点也没事,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让尉迟敬德这位当朝国公爷喝出一点什么问题出来,他就麻烦了。
“无妨,越烈越好,我就想尝尝更烈的酒!”
李逸越不想让尉迟敬德喝,尉迟敬德越想喝。
两人的这一番对话落在其他人耳中,也引发了其他人对于李逸口中更烈的酒的兴趣。
“李逸,把更烈的酒拿出来让我们见识一下吧。”
魏徵也开口说道。
他虽然是文官,但好酒之心,完全不弱于尉迟敬德等武将。
有了魏徵开头,其余人也嚷嚷着一定要品尝最烈的酒。
见状,李逸只能让杂役去后院取了一些酒头过来。
这些酒头,本来他是打算用来后面调酒用的,现在只能拿来让这群文臣武将们喝了。
在杂役给众人倒酒的时候,李逸开口提醒道:
“这酒可不是一般的烈,特别容易喝醉,所以不能多喝,每人只能喝一小杯。”
喝不喝醉倒在其次,李逸怕出事才是真的。
真要来一次大唐重臣集体酒精中毒事件,李逸担心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对于李逸的提醒,这一干文臣武将并不在意。
他们都自认为酒量很好,喝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