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开口道。
等房玄龄看完之后,又递给了魏徵。
两人看完之后,脸色同样变得很凝重。
当日,程知节转述的“吐蕃威胁论”得到了证实,一旦让吐蕃发展壮大起来,未来必然成大唐的巨大威胁。
他们都回想起了“吐蕃威胁论”中对吐蕃潜力的分析,吐蕃兼具了游牧文明的爆发力与农耕文明的韧性。
并且,高原反应的被证实,更让他们觉得吐蕃很棘手,这等于是让吐蕃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打得过,就在外面兴风作浪。
打不过,就退回吐蕃高原积蓄实力。
见两人看完了急报,李世民开口问道:
“房卿、魏卿,你们觉得该如何应对吐蕃的威胁?”
“陛下,在没有找到应付高原反应的对策之前,也唯有先控制住吐谷浑之地,将吐蕃锁死在吐蕃高原,不让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房玄龄开口回道。
他这一观点,正是程知节转述的“吐蕃威胁论”之中的应对之策。
魏徵自然也知道,并且他同样认为现在也只能这么做。
听完房玄龄与魏徵的意见,李世民虽然表面点头赞同,但心中却并不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用吐谷浑钳制吐蕃,固然能够锁死吐蕃的发展空间,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唐在别的方向,还有西突厥与高丽要处理,这需要投入兵力。
尤其是这两者还暗中有勾结,威胁着大唐边境。
如果大唐长期投入大量兵力掌控吐谷浑与吐蕃对峙,必然会影响其它方向的投入。
并且,这种对付吐蕃的方式太被动了,吐蕃军队只要不离开吐蕃高原,大唐就拿吐蕃没办法。
而反观吐蕃,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失败无数次,只要成功一次就能大收获。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有长远考虑。
他有信心在自己统治大唐期间,绝对能将吐蕃牢牢压制在吐蕃高原,不让其有走出高原发展壮大的机会。
但后世的大唐帝王能做到吗?
李世民不知道。
如果能做到,那吐蕃就不会威胁到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