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端着一杯热茶,心疼地劝道。
老人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一种年轻人无法理解的光。
他拍了拍自己依旧结实的胸膛,声音洪亮:
“老婆子,你忘了?五十年前,修高山铁路,我就是第一批上山的青年突击队!”
“那时候的条件比现在苦多了,悬崖峭壁上打炮眼,睡的是地窝子,吃的是苞谷面。”
“我们不也把那条天路给修通了?”
“现在国家有难,叫我们这些老骨头,我能不去?”
说完,他从床下拖出一个满是尘土的帆布工具包,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里面的锤子、墨斗和角尺。
那眼神,像是在抚摸自己最心爱的孩子。
渝州,一所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宿舍里。
一群刚刚拿到毕业证,正幻想着未来的年轻人,被公告彻底点燃了。
“兄弟们!国家在召唤我们!”
一个皮肤黝黑的壮硕青年,直接从床上跳了下来。
“去!必须去!”
“这他娘的才是我辈男儿该干的事业!”
“我刚给我爸打了电话,他当年修过三峡大坝,他说这是我们老李家的荣耀!让我必须去!”
“走!现在就去报名!”
“带上我们的计算机,带上我们的全站仪!”
“让那些老师傅们看看,我们新一代的工人,也不是孬种!”
兴奋、激动、一种被时代选中的神圣使命感,在无数年轻的心中激荡。
他们收拾行囊,告别家人,眼中没有丝毫的犹豫,只有奔赴战场的决然。
老人与青年,经验与技术,传统与现代……
在这一刻,跨越了年龄与地域的界限,化作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
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工人,从城市、从乡镇、从大山深处,如同百川归海一般,向着川市一号避难所的所在地,那片巨大的基坑,汇聚而来!
与此同时,龙国那恐怖的后勤保障体系,已经先一步开始运转。
一列列军绿色的重型卡车,如同钢铁巨龙,在公路上昼夜不息地奔驰。
车上满载着帐篷、行军床、棉被、以及足以供应百万人消耗的粮食、蔬菜和肉类。
在巨大的基坑旁,一座座崭新的、规划整齐的临时生活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食堂、澡堂、医疗站、甚至还有临时的电影放映点和心理疏导室,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当工人们抵达时,迎接他们的,是热气腾腾的饭菜,是干净舒适的床铺,是后勤人员温暖的笑脸。
这就是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