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看!”杜明月眼神专注,小心翼翼地将这枚铅活字和其他几个试制的字块排进一个特制铁框。
她拿起沾满油墨的棕刷,均匀刷在字块凸起的反字上。
动作有些生涩,却异常沉稳。
接着,她取过一张裁好的粗糙桑皮纸,轻轻覆在字块上,又拿起一块光滑木板,用力而均匀地在纸背按压。
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杜明月缓缓揭开纸张。
一个清晰的、墨色均匀的“安”字赫然印在纸上!
虽然字形略有点模糊,边缘因金属冷却收缩有点毛糙,但确确实实是印出来的字!
“成了!”旁边工匠低呼,满脸惊奇。
杜明月却没太多喜色。
她拿起铅活字细看,眉头微蹙:“铅太软,印多了容易变形磨损。
锡硬,但熔点低,混铸比例不好把握,字面容易糊……
殿下提过,铅七锡三,或许更耐印?
再试!”
她立刻指挥工匠重新熔炼合金,调整比例。
炉火映着她沾墨的脸颊,专注得像在雕琢稀世珍宝。
连续几天反复试验、调整。
失败,调整合金比例;
再失败,改进字模刻制深浅;
再失败,摸索油墨浓稠度……
终于,当一枚比例恰当、刻痕清晰、掺了锡的铅活字稳稳印出清晰字迹,并能承受几十次印刷而不明显变形时,工坊里爆出压抑的欢呼!
“快!将所有常用字,按殿下给的‘拼音’排序,大量浇铸!”杜明月抹了把汗,眼睛发亮,“我们要印的不是书,是‘快讯’!
要快!要清楚!要让安西和长安的人,都第一时间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几天后,一份带着新鲜油墨味的“安西快讯”创刊号,被驿卒快马送往疏勒苏定方处。
另一份,则通过安西都护府掌控的烽燧传信系统,以燃烟、快马接力的方式,沿着古老丝路烽燧,飞速向东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