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刚一坐下,捏肩的、捶腿的、端茶的、送点心的、唱曲儿的、跳舞的……
好家伙,分工明确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更让人舒坦的是,每一处细节都恰到好处,完全符合他的喜好。
啧啧,胡大老爷终于心服口服。
这帮小娘们,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委婉地告诉他,外面再好,终究不如家里舒心。
胡大老爷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算是领了她们的情,但下次该出去浪的时候,估计还是照浪不误。
毕竟,大老爷们也就这点出息了。
晚上的乐子自不必多说。
仿佛要把胡大老爷这几天不在家的空缺补回来似的,这些姬妾们不管平日里性子如何,夜里个个都化作了盘丝洞的女妖精,那叫一个热情似火。
等到胡大老爷完)
------------
胡惟庸这想法就是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看出殡不嫌殡大。
反正出了事也不是我的责任,那自然怎么热闹、怎么好玩就怎么来咯。
胡惟庸也真是一点脸皮都不给别人留,揣着手站在那儿,连自己的职房都不去了,摆明了就是要看热闹。
他这作派差点没把礼部几位给气得当场骂街。
可一想到对方进皇宫如同回家,面见陛下如同聊家常,顿时心头的怒火就被浇灭了。
算了,惹不起。
这位老爷您尽管看吧,最好能瞧见我们的辛劳,将来若是有机会见到圣上,您这样的大人物闲聊时若能提上一两句,那就再好不过了。
尚书和侍郎们一个个都想着眼不见心不烦,干脆不再理会。
可忙了一阵子,他们就发现不行了。
原因无他,来应试的僧人实在太多了。
也不知寺庙里哪来这么多精通儒学的和尚,一听说有机会当僧官,便急急忙忙地赶来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都是真正读书识字的。
按照朱元璋的旨意,这样的人总不能拒之门外吧。
于是,礼部彻底乱成了一团。
这时,胡惟庸胡大老爷被一位小吏恭恭敬敬地请到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