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才学虽不算顶尖,但在文人中也称得上是出类拔萃。
他这次不仅拿出几首经过自己反复推敲的作品,还请父亲与恩师帮忙斟酌。
他父亲虽只是个翰林,官位并不显赫,但在文人圈中却享有盛誉。
至于他的恩师,更是声名显赫的大儒。
有了这两位高人亲自把关,他的信心自然倍增。
可偏偏今天醉风楼的那位润娘忽然改变规则,将随意作诗改为了以“明月”为题。
而他最喜欢的一首诗,恰巧就是以“明月”为主题。
这诗不仅精心构思,还经过两位大儒的精心打磨。
在胡惟庸这等天才未出手的情况下,若拿不下诗会、好诗词,一拿出来就能让人立刻感受到差距的悬殊。
刚刚解缙诵读的那首《蝶恋花》,明显比他之前夺得头名的诗作更为出色。
虽然解缙并未多说什么,毕竟诗会已经结束了,但众目睽睽之下,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晰。
苏玉乾瞥了一眼身旁娇艳动人、风情万种的儿,咬了咬牙,转身离去。
他心中早已明白,虽然自己确实是头名,刚刚的结果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甚至连解缙也没有公开表示他的《蝶恋花》比自己的作品更好,更没有要求他让出奖励。
然而,那些旁人的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他怎么可能听不见?难道真当他是个聋子不成?
所有人都知道,这里出现了一首远胜于自己的《蝶恋花》,虽说自己的头名并无虚假,但光彩已然不再那么夺目。
罢了,儿固然令人心动,但名声更为重要。
若是继续留在此处,恐怕今晚他的名字“不要碧莲”就会传遍整个应天府,甚至过不了几个月,整个大明士林都会听到他的“大名”,而且还是些不堪入耳的名声。
现在离开,虽然失去了儿,但至少他之前夺得诗会头名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一切都在规则之内,并无虚假。
即便此事传出去,顶多被人说一句“生不逢时”,勉强还能保住些许名声。
算了,还是走吧!
看着苏玉乾满脸尴尬与无奈地离开醉风楼,解缙毫不掩饰地开怀大笑。
若不是被苏玉乾方才那副得意忘形的模样气得不行,他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而且,这首《蝶恋花》的来历,他和方孝孺心知肚明——那可是陈兄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