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里长,你当真能让这些夷人入籍?这可不是小事,万一走漏风声……”
陆文兴一脸惊讶地问道。
“陆掌柜,安心。这些年黑山县是个什么光景?饿殍遍地,疫病横行,十室九空谈不上,但绝户的人家、悄无声息没了的人,不计其数,可县衙那边,户籍黄册三年才勘磨修订一回。这中间的‘空额’,足够容纳几支‘幽灵’队伍了……”
秦明顿了顿,接着说道:“多一个人头就多一份税,只要咱们能按时替这些人纳人头税,县里自然也愿意配合,更何况,肖县令许诺给我的这些名额,本就是用来填补‘民壮团’的。黑山县地处边陲,兵匪难分,民壮团编制历来水分极大,无非是把‘流民’换个名目充进去罢了。如今用这些夷人填上,一样是‘民壮’。只要面上做得滴水不漏,谁又会深究这些‘民壮’到底是汉人还是夷人……”
“原来如此。”
听到这里,陆文兴顿时恍然。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将这些夷人带到黑山县的地界,只要他们能来到这里,其他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秦明眉头一挑说道。
“这个容易,我们泰盛安商号常年来往于北境,早就把这条路买通了,无论北境的驻军,还是过路的边卡,还有沿途的绿林好汉,无非就是多花一些银子而已……”
大周朝的巨商大贾,底蕴深厚,除了撒钱买通“小鬼”,更深谙“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
他们往往以宗族为根基,早年便慧眼识珠,资助那些出身寒微却才学出众的读书人,提供衣食住行乃至笔墨纸砚,寒窗苦读数十载,总有一两个能鲤鱼跃龙门,高中皇榜,踏入仕途。
而后,商号便会倾注资源,通过种种或明或暗的手段——金银、美色、人情、门路——将这些能代表自家利益的官员,一步步推送到权力核心的京都。
这些官员一朝登堂入室,自然也懂得投桃报李,成为商号背后最坚实的倚仗。
泰盛安能在诸多商号中脱颖而出,其背后若无这等通天之力,才是怪事。
因此,对他们而言,悄悄运送一批夷人潜入大周腹地,虽有风险,却也并非难于登天。
“那这件事就拜托陆掌柜了。”
“无妨,咱们都是朋友,本就应该互相帮助。”
陆文兴思索了一下,说道:“对了,上次咱俩会面,曾提及要在你这秦家村,建立一个货物中转歇脚的驿站…………”
“陆掌柜你等下……”
秦明说完起身走向了内屋。
片刻后,当他回来的时候,手里已经多了图纸。
这张图纸,正是前几日秦明绞尽脑汁绘制出来的。
“陆掌柜请看我的村堡设计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