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核心冲突与科技树
釉面暗战
万历十三年深秋,东海的浪涛裹挟着碎冰碴,如无数把利刃刮擦着"重光号"的船舷。甲板上的铁钉在冰霜中泛着冷光,徐沧溟握紧望远镜的手掌却沁出冷汗。星盘在怀中剧烈震颤,裂痕处渗出的金液遇冷凝结成扭曲的北斗图案,仿佛预示着这场海战的不祥。
了望塔下,阿鹤正在指挥火铳手做最后的调试。少年腰间的鱼骨星盘泛起微弱青光,映照着他脸上未愈的疤痕。三百支改良后的折叠铳整齐排列,黄铜铰链在寒风中发出细微的嗡鸣——那是遵化铁冶九转冷淬法特有的金属颤音,据说这种经过马尿与石灰水混合液急速冷却的黄铜,能承受800c的高温。
"大人!倭寇船速加快了!"了望手的喊声撕裂寒风。徐沧溟举起望远镜,瞳孔骤然收缩。松浦隆信的安宅船队正以楔形阵压来,三层楼高的巨舰周身裹着暗褐色装甲,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釉光。那装甲表面流转的光泽,像极了三年前在琉球海域沉没的商船残骸——当时打捞上来的瓷器碎片,同样带着这种仿佛吸收了所有光线的质感。
"启动星轨防御阵!"徐沧溟将星盘按在了望塔的基座上。金液顺着预设的纹路奔涌,在船舷四周凝结成透明的光盾。阿鹤抓起一支折叠铳,铳管内壁的阴阳膛线在微光中若隐若现。这是他结合《火攻挈要》与葡萄牙火器技术的杰作:顺时针的阳线如游龙盘曲,逆时针的阴线似幽壑暗藏,理论上能通过扭矩平衡将弹丸射程提升三成。
当倭寇船队进入两百步射程,阿鹤的喊声穿透甲板:"集束齐射!"三百支火铳同时喷出火舌,黄铜铳身的咬合声与弹丸破空声交织成战歌。徐沧溟屏住呼吸,望远镜里,首枚刻着阴阳膛线的弹丸精准命中安宅船舷——然而预想中的穿透并未发生,暗褐色装甲如活物般泛起涟漪,将冲击力尽数卸入海水。
"怎么会"阿鹤的惊呼被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淹没。倭寇战船突然转向,甲板下推出密密麻麻的陶制火罐。不同于寻常的焙烙玉,这些罐体表面刻满梵文咒印,破裂后流出的硫磺胶泥接触空气瞬间燃起蓝紫色火焰,且专往金属接缝处钻。徐沧溟看着胶泥顺着折叠铳的黄铜铰链缝隙渗入,突然想起加斯帕神父临终前的警告:"当金属晶格的秩序遭遇化学混沌,再坚固的防御也会化为齑粉。"
材料强度:金属晶格秩序
vs
化学混沌
火海中,折叠铳的黄铜框架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硫磺胶泥的火焰舔舐着九转冷淬的铰链,800c的耐热极限在持续灼烧下迅速瓦解。阿鹤的铳管率先炸裂,飞溅的铜片在他脸颊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少年踉跄着扶住船舷,看着手中扭曲的铳身,终于明白:遵化铁冶的九转冷淬法,锁住的只是金属的物理强度,却无法抵御化学腐蚀的侵袭。
徐沧溟挥刀斩断燃烧的绳索,星盘金液化作锁链缠住即将崩塌的桅杆。他望着远处松浦隆信旗舰上猩红的身影,突然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本质:明军追求金属晶格的完美秩序,用九转冷淬法打造坚不可摧的武器;而倭寇却利用化学物质的混沌力量,以硫磺胶泥的腐蚀特性撕开防线。这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两种物质观的对抗。
弹道精度:牛顿力学
vs
流体力学
在材料强度的对抗陷入僵局时,弹道精度的较量成为新的战场。阿鹤改良的阴阳膛线设计,本是为了通过扭矩平衡提高射程和精度。但当没有结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