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狂飙:钢铁履带下的东欧版图(1944年9月4日-6日)
一、巴尔干半岛:贝尔格莱德的落日熔金(9月4日,3000字)
清晨六点零七分,。
黄昏时分,米勒站在萨瓦河港口,看着工兵们将缴获的苏军t-3485坦克推上运输船。冰冷的河水拍打着船舷,远处有群野鹅正排成“人”字形南飞。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妻子似乎在对他微笑,背景里的汉堡港口此刻应是灯火通明,生产线上的女工们正在组装下一批黑豹坦克。
“米勒!归队!”班长的喊声打断思绪。
他转身时,看见一名德军士兵正从苏军尸体上摘下手表,那是块老式的“莫洛托夫”牌腕表,表带磨损严重。士兵注意到米勒的目光,尴尬地咳了咳:“这是战利品,对吧?”
米勒没有回答,只是加快脚步走向坦克。他知道,在东线,战利品早已成为士兵们活下去的精神寄托——一块手表、一枚徽章、甚至一张照片,都是他们与文明世界最后的联系。
夜幕降临时,贝尔格莱德电台开始广播德军公告,俄语女声中夹杂着刺耳的电流声:“所有抵抗者一律视为匪徒,格杀勿论……”米勒躺在坦克阴影里,听着远处传来的枪声,突然想起童年在德累斯顿听过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此刻的贝尔格莱德,就像被诅咒的尼伯龙根城堡,沉浸在钢铁与火焰的深渊中。
当日战报细节:
-
巷战中首次使用“声波定位器”(nic
detector),通过枪声回音确定狙击手位置,命中率提升40
-
贝尔格莱德大学图书馆被炮火引燃,士兵们抢救出12万册书籍,其中包括15世纪的塞尔维亚文手稿
-
苏军被德军士兵缴获,后陈列于和半截马刀。
“弗里茨!跟上!”班长的喊声传来。
他站起身,却发现骑兵的战马还活着,前腿骨折,正在雪地上痛苦地挣扎。弗里茨摸出腰间的手枪,却又放下——他想起昨天炊事兵说的话:“在东线,能不杀的就别杀,否则晚上会梦见它们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