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霞沉思良久,缓缓开口。
“其实在生活条件方面,学校有社会各界的捐助,并没有太多困难。”
“我觉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对山区的孩子来说太不公平。”
“城里的孩子可以上补习班、请家教,就近上重点学校,拥有最好的师资力量。”
“但山里的孩子大多只能自学成材,除了个别天赋异禀的能弯道超车以外,大部分孩子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周墨若有所思点头,“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那您觉得该如何解决呢?”
林秀霞说:“我知道改变大环境不现实,唯一可行的就是争取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同时让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走进大山。”
“一来二去,让教育天平尽可能往山区倾斜,不公平的情况能得到缓解。”
一说到这个话题,林秀霞滔滔不绝,直接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第一,让贫困儿童走出大山:募集资金修路,通校车,兴办寄宿学校,减免学杂费。
第二,把师资力量引入大山:提高支教老师福利待遇,并与评级考核挂钩,官方政策鼓励倡导。
她说的每一条,周墨都认真记录,打算回头反馈给教育部门研究。
同时也说明,林秀霞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对这些大方向问题有过深思熟虑,非常适合做教育领域的掌舵人。
结束这个话题,周墨又问目前的师资力量情况。
林秀霞回答:“目前除了我以外,还有一男一女两个支教老师,男的昨天休假回家了,又新来一个女老师。”
“她叫小晴,你们都是同龄人,有空可以聊聊。”
“小晴?”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联想到一个人。
李胜天把周墨拉到一边,小声问道:“周哥,林校长说的小晴老师,该不会是昨天那个烧鹅姑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