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器局回来的崇祯心情不太好,直接抛下了山高般的政务,跑到周皇后那里求安慰去了。
毕竟登基后的崇祯一直活在十六年年后自挂东南枝的阴影中,很少陪着周皇后,但现在崇祯直接被火器局干破防了,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之士,不可或缺。然…”他话锋陡然一转,声音不高,清晰地传入每一个朝臣耳中,“值此多事之秋,社稷维艰,需要能解燃眉之急,难挽狂澜于既倒之士!”
“再者,能进京赶考者皆是万里挑一,天下英杰,总有才能未被发现者,如此放他们回去岂不可惜。”
崇祯顿了顿,随即图穷匕见,说道:“辽东建虏铁蹄日迫,筑城挖壕,野战攻坚,非寻常儒生所能应对。”
“西北流寇如蝗,聚散无常,剿抚之策,需洞察地理民情,通晓兵事机变;东南海波不靖,红毛夷船炮坚利,更兼各地水旱频仍,河工漕运、农桑水利、钱粮度支,桩桩件件,无不需要精通实务、能立竿见影之干才!”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扫视全场,抛出了酝酿已久的方案:
“故,朕意已决!在乙亥科常科之外,特开恩科!此恩科,不考八股时文,不重辞藻华章!”
“哗——”朝堂之上再也无法保持寂静,压抑的议论声瞬间爆发出来。不考八股?这简直是撼动国本!
“肃静!”秉笔太监王承恩的嗓音响起,压下了嘈杂。
朱由检不为所动,继续清晰地阐述:
“此恩科,专取实用之才!首重算学!天文历法、勾股测量、田亩赋税、军需粮秣,皆赖精算,岂容马虎?”
“次取格物!火器铸造之理,器械营造之法,水利工程之巧,农具改良之智,凡能明事物之理、利国利民者,皆可取之!”
“再录舆地兵略!山川形胜、关隘险要、攻守战阵、屯田戍边,需胸有丘壑,腹藏韬略!”
“最后,兼取律法刑名及通达夷务、通晓译语者!此五科,方为解朕心腹之忧、纾国家倒悬之急的栋梁!”
“至于考试嘛,朕打算使用新式考卷,那就是选择题,来筛选可用之才。”
此言一出,连温体仁都忍不住抬头,眼中充满疑惑:“选择题?臣愚昧,请陛下详示。”
崇祯沉吟了一会,便开口回答道:“比如算数题,给出四个不同的答案,里面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的那一个,便计一分,综合在一起择优录取。”
不等群臣反应,崇祯便将此事拍板: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着令,礼部,速拟恩科细则,选定考场,十月开考,会同六部官员共同出题,先试卷版式交由朕定夺!”
“内阁,督办此事!若有推诿阻挠、阳奉阴违者,严惩不贷!”
崇祯帝展现了他登基以来少有的、近乎独断的强势,强行将此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