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杨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因为这样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流贼三打开封,城中守军仗着有坚城保护,掘开黄河,企图淹没流贼大营,倒也说得通。
但是这种说法有个漏洞,那就是被围了几个月都束手无策的城中守军,是如何调兵遣将指挥大批人马出城十里挖掘黄河南岸大坝的呢?
要知道挖开悬在开封城头顶的黄河南岸大坝,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想象一下将近三百年后的花园口吧。
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和炸药的时代,这样的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在李自成重兵围困开封城的情况下,高名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如果他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不被几十万围城的流贼所发现,那他就完全有能力率众突围出去了。
所以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杨振也不敢妄加揣测。
如果这件事情不是久攻不下的流贼人马做的,那么也一定有流贼人马的听之任之、推波助澜,甚至很可能就是围城贼军的将计就计所导致。
当然了,原时空到底是哪一方挖开的大堤,对杨振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如今基本确定了最有可能的地点,他自然不能任由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那么我的呈文上奏,朝议暂时搁置不理,陈本兵为安都督之心,特嘱沈某将御前朝议概要转述给都督斟酌。若都督认为册封朝国新君有利于都督平虏,陈本兵会再找时机促成。”
“那倒不必急在一时了。既然朝议已有公论,决定暂时搁置,从长计议,那就按照朝议之结果处理就好,本都督自当尊奉朝廷之意。”
京师朝堂对于朝国新君即位以及沈器远秉政监国的态度,杨振的心里跟明镜似的。
莫说新继位的李德仁本就是李氏宗室的旁支子弟了,就算是李倧的亲儿子或者亲弟弟继位,大明京师朝堂也不会随随便便就下旨册封的。
更何况这个弃暗投明再度归附的海东藩国,居然还搞出了一个权臣秉政监国这样的事情,更是犯了崇祯皇帝以及朝堂士大夫的最大忌讳。
虽然大明朝朝堂之上也不乏有想做权臣的文臣,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在表面上也要对这样的行为表示极力反对甚至是彻底的深恶痛绝才行。
所以,根本不需要杨振从中作梗或者做什么掣肘其事的工作,沈器远所期望办成的事情,在目前情况下注定是办不成的。
但这对杨振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他要拿捏现在的朝人君臣,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决不能让他们打着大明朝廷的旗号对抗自己。
现在他们从大明京师拿不到正式的册封,名不正,言不顺,也就得不到支持,只能继续仰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