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闭嘴?来人,将冯淑妃送回福阳宫,怕是今日她失心疯了,好好歇着去吧。”皇后怒道。 冯淑妃真是要气晕过去了,半晌一言不发的出去。 只是临走看这沈初柳的眼神就像是淬了毒。 一早就开始闹,众人也不敢多话。 请安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沈初柳回到了翠云轩,就把自己的人叫来:“去瑞庆宫好好检查,好好防备着。那女人疯了起来,要是想伤害我的孩子,我就亲手杀了她!” “主子放心,出了上回那事,瑞庆宫里添了不少人,都是皇上亲自吩咐去的。他们断然不敢叫皇子再出事了。”再有事,都是个死,还得连累家里人。 因为瑞庆宫就在太极宫附近,所以甚至还加了一倍的侍卫在那里,想出事也不容易了。 沈初柳点点头:“心为上吧。” 冯淑妃回了福阳宫就气的砸了一堆东西:“竟是这般糟践起我来了!竟敢这样对我!” 她气景昭仪,也气皇后,气所有人。 可皇后怎么可能对她公正呢? 凤藻宫里,众人解气极了。 “奴婢可还记的呢,娘娘您刚来大懿那一年,进了府不过半月。因月事导致腹痛,早请安时候本就面色不好看,那冯氏张牙舞爪,竟您是因为不满圣上赐婚。就这一件事,搬弄是非,竟还到了宫里去了!” “不止,那年有个良媛病故,本来不是大事,与我们娘娘何干?冯氏四处宣扬是因为那良媛受宠,我们娘娘看不惯这才下手!那良媛怀着身孕去的。地良心,我们娘娘何时做过?” “是啊,那几年里,咱们娘娘受的零碎气真是多。万幸皇上明白。” 起这些来,佩兰几个都想哭,真是活该! “今日总算叫她也尝尝这滋味才好!”佩月咬牙。 “你们激动什么?她受这些气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好好盯着福阳宫吧。皇上那,对冯家也快到头了。”皇后淡淡的。 这几年,皇上一直削弱冯家的影响力。 冯家就像是那温水里的青蛙,或许是不知道,或许是不想动,但是如果冯淑妃在宫中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呢?第366章怼你 “奴婢想着,要是冯家出了什么事才好呢。就叫那淑妃一直做她的淑妃不好吗?”佩兰轻声道。 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淑妃,没了娘家,也没指望,就这么一直尊贵下去,不好吗? 皇后嘴角勾起来,缓缓的笑了:“好,当然是最好。” 失去了一切多没意思呢?留着一点,却永远没希望,什么都能勾着,却永远得不到不是更好吗? 要是失去一切,也没了生的欲望怎么办呢? 倒不如,不赶尽杀绝。 只是宫里的事,有时候毫无关联,可有时候,确实一环扣着一环。 北疆。 肃州城是北疆最北边最大的一个城池。 当然了,再往北,也还有地方是大懿朝的,就是地方了。 静安候府就在肃州城,当然了,这个府邸比起京城那一个来,了很多。 但是依旧是这肃州城里极好的宅院。 静安候告老之后,就是沈家老大与老三住在这里。 各占一半,都有妾室在侧伺候着。 如今,沈忠官居一品,还有圣上册封的大将军衔。因为簇刺史一直空缺,他代理簇庶务也有几年了。肃州城里的文官们也都以他为首。 是地方父母官也不为过了。 而老三差一点,官职是三品,一样有将军衔,却也比不得老大。 何况,老大是嫡长子,等静安候百年之后,他就该顺利继承侯爵了。 因三代侯爵,所以不光是他,他的嫡长子未来也是侯爷。 沈毅从敬重两个兄长,可年纪大了,也渐渐生出不平来。 这是一种无奈,明明他也不差,只可惜生了晚了些,就比不上大哥了。 不过,不服气是不服气,他倒是也没想做什么。 沈毅最宠爱的妾室是商氏,商氏今年也不过二十八岁,生的极美。 主要是她很聪明,从十六七跟了沈毅起,就没回过京城。 她生了一子一女,都养在肃州城的侯府里。 儿子今年十岁,女儿不过五岁。 在肃州城里,她俨然是三房正室一般的存在。 可这些事,京城里的梁氏并不全然知道。 当然,庶出子女的事瞒不住,可她并不知道这位商氏如何得宠,也不知道她每年所见的从北疆运回来的东西都是这位商氏打点的。 也根本不知道,她拿到的只是一半,甚至更少。 后院里的事,她的儿子沈清凌也不清楚,知道无意中,沈清凌听自己的弟弟起,才忽然警觉起来。 他这些年跟着在肃州城不假,可他心里,自然是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是最亲近的。 其余人,毕竟不是一个母亲生的。 他修书回了京城,梁氏才终于明白了这十来年的种种不对劲。 原来,沈毅一直用其他妾室迷惑她,而她信任自己的儿子,也就没在意这么多。 纵然每年要闹,可也没闹出个结果来。 如今竟是这般。 梁氏也出身不错,所以不过动用了一些人手,就将这件事查了个差不多。 得知结果,她差点就晕过去了。 她的夫君这些年在北疆,竟是将妾室当嫡妻,甚至妾室打点她这边的东西。 这对于大族户里的正室来,就是奇耻大辱。 她当下闹到了前院侯爷跟前。 其实这些事,静安候不是不知道,只是懒得管。 儿子后院里的事,他能管多少? 何况,这些年不是一直相安无事吗? 曲氏也是这意思,于是一边嘴上责骂沈毅,一边却只是劝梁氏息事宁人。 梁氏又是怒又是气,一时想短了,竟要自尽。 还好被自己的奴婢极是救了下来,梁家虽然不及沈家这样的权势,可也不是没人。 当下,梁氏的侄子亲自上门,就要接了梁氏回梁家。 那可就闹大了。 沈家是断然不肯的。 本以为闹过了,叫沈毅写信回来给梁氏赔礼就算了,没想到梁氏铁了心要回梁家。 而梁家,梁氏的侄子也是个二杆子,竟直接上折子状告沈毅以妾当妻,宠妾灭妻。 这事,似乎听着不算什么。可对于这时代的人来,妻妾只分明就是这么极端。 除非是嫡妻死了,不然妾室断然不能当家做主的。 这一告,无论结果是怎么样,当下沈家丢人是一定的。 后宫里,沈初柳听了这个,当时竟也不知什么表情合适,半晌摇头:“该!” “没想到,这婶娘竟还有些骨气。” “如今这样可怎么好?”紫蕊担心:“可别牵扯了您才是呢。” “沈家出事,自然少不得牵扯了我。这不,冯淑妃恨我恨的要死,这不是正犯困呢,给她一个枕头嘛?”沈初柳笑着:“看她怎么办吧。” 冯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机会啊,与朝中几个与沈家不和睦的官员一起弹劾沈毅。 这件事可大可,沈毅丢人是丢定聊。 凤藻宫请安的时候,冯淑妃当然不会放过沈初柳:“怪道景昭仪性格这样跋扈呢,原来是家传的渊源。” “冯淑妃娘娘这是什么?我像谁?我怎么听不懂呢?我家那点事,不就是我婶娘与妾室的闹剧么?合着我婶娘吃了亏还不能话了?”沈初柳冷笑。 “梁氏自然无辜。”冯淑妃哼道。 “哦,那你的意思是,我跟那商氏一样了?啧,且不娘娘这话的牵强附会。便真是这样,冯淑妃娘娘您自己呢?莫不是把自己忘记了?后宫里,除了皇后娘娘是正统,其余都是妾怎么做妾还做出优越感来了?” 沈初柳啊了一声:“还是,臣妾时候也听过,冯淑妃娘娘可是想做嫡妻的。啧,可惜了。” “你也不必与我油嘴滑舌,就看你沈家如何脱罪!”冯淑妃冷笑。 “瞧您的,这些个事,不都是皇上的事?前头您冯家都参与进谋逆的罪过去了,冯淑妃娘娘还不是冯淑妃娘娘?我沈家这点事大了是我三叔治家不严,了不过是妻妾争锋。就算闹出大来,我还不是皇上的景昭仪?往后不都一样?” 沈初柳意思是,沈家怎么样,我该怎么怼你还不是一样怼你?第367章沉不住气 “冯淑妃姐姐也是,这事是朝中的事,与后宫女眷什么相干呢?”康德妃笑了笑。 “冯氏,你近来真是越发沉不住气了。”皇后也淡淡的。 沈初柳总有一种感觉,皇后再故意刺激冯氏。 至于康德妃,当然从来不希望冯氏好。 “是。”冯淑妃恨恨应了一声坐回去,她想不什么了,急什么,反正这回就要咬死沈家的老三。 沈毅应对这件事也不是死扛着。 他当即承认,只是毕竟两地,他常年在外,后院里的事并没多管,梁氏是嫡妻,自然是唯一的嫡妻。 他的意思是,他是个男人,又是个忙碌的男人,后院里的事有时候注意不到。 而商氏没有回京,自然也不了解京城的情形,在肃州城只是伺候他尽心,也生育了子嗣云云。 如今事已至此,不如就叫商氏回京,伺候在嫡妻身侧。 梁家毕竟也还有长辈,自然不赞同梁氏侄子这么办,所以也极力描补。 时间过去几日,梁氏自己也后悔了,她自己也还有儿女,怎么能不管不顾呢? 而皇帝也做出了决定,罚了沈毅一年俸禄,又杖责三十就算了。 这一来,再有谁想做什么,也不能再做了。 冯家本就不敢十分出头,见皇帝这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态度,自然也就退后了。 沈毅也没犹豫,当下就打发了商氏娘三一道回京来。 不出十余日,就已经到京了。 而此时,皇帝已经去北巡,顺带将两宫太后皇后以及众人送去了清凉山。 上两次来,六皇子还没啥记性呢,所以这一回来,又新鲜的不行了。 刚来没休息一会,就要跟哥哥们去看孔雀。 沈初柳由着他,只是伺候他的人又加了几个。 沈初柳依旧住观澜阁,甚至这边看着屋子的人还是过去那几个,见她再来,自然欢喜的很。 安顿好,皇帝不在,众人也省心的很。 还不算热呢,这里白还好,入夜了还有点冷。 皇子们都住崇安殿,公主们住留芳阁。 四处都安顿好,送六皇子回了崇安殿,紫蕊道:“咱们六皇子隔壁挨着的是四皇子,另一边没人。与二皇子三皇子隔着呢。”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都要住那边。 八九两位皇子跟着自家母妃,十皇子还,没带来。 “嗯,那就好,今儿个晚膳早点摆上吧,早些睡,明儿一早好请安。这里去皇后娘娘那比宫里远。”沈初柳着就开始打哈欠了。 毕竟颠簸了一路了。 众人应了,忙伺候她先换了一声家常的衣裳,继而摆膳。 就是这一夜,沈家出事了。 商氏再是不情愿,可也没法子,她虽然出身也是好人家的闺女,可不过只是个耕读人家。 的好听是耕读人家,难听些,就是种地的,不过是她父亲读了几本书,可也没考上个状元去。 她的依靠就是沈毅,沈毅也没法子,总不能死扛着,死扛着更保不住她们娘仨。 所以只能退一步。 想到进门日子难过,可没想到,回京第三日,商氏就暴毙了。 砒霜。 竟是直接混在了她的饮食里,回京之后,她自然没有在北疆过的舒服了,至少燕窝是碰不到了。 这毒下在她的粥里面。 她嫌弃这粥做的粗糙,也只是喝了几口就罢了。 可就这几口,就已经要了她的命。 商氏活着的时候,或许是沈家的麻烦,可她这么死了,沈家登时大乱。 梁氏大惊失色,她可没那么蠢,怎么会给商氏下毒呢? 可商氏死在这个节骨眼上,谁能信不是她下手的? 商氏的儿子大了,趁着沈家大乱,竟跑了出去。十岁的孩子,能做的事多,当即就跑去了皇城府衙门,登上楼敲响了鸣冤鼓。 沈家少爷,状告嫡母毒害生母…… 太多人看见了,皇城府衙门不接都不行,于是瞬间就是轩然大波。 等静安候终于接到了消息的时候,这事已经闹出去了。 静安候差点晕倒在大街上。 可十岁的沈青云脑子里只有恨。原本他与母亲,与妹妹在北疆,是幸福的。 可一朝回来,短短三日,他们就受尽委屈。 忽然之间,母亲就死了,还是中毒,死的那么惨烈,那么难看。 对于十岁的孩子来,无异于塌了。 他心里除了恨意,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