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黄渤开海餐厅 > 第206章(第1页)

第206章(第1页)

  能完好无损地运这大木料的只有万历舰了,南塘、太岳、双林都不行。  可陈沐不敢。  陈矩把南塘当鱼塘使已经很过分了,他要是再把万历当驮鳖使,回去得招惹一身骂名。  “让双林舰去吧,实在不行就把木料裁一裁,能放下就行,然后呢?”  徐渭摸着胡须,笑呵呵地做出个手势,道:“在亚州给陛下修座朝天宫吧!”第一百五十三章硝石  朝天宫是道观,大明有许多座朝天宫,多兴建于道君皇帝嘉靖时期,而在那之前的朝天宫在南京,这个名字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定的,为朝见天子之意。  南京朝天宫在历史上有多种身份,最早是吴王夫差、孙权的冶铸兵器之所,后来有时为寺庙、有时为学宫、有时为道观。  但在明朝,尽管它依然还是道教建筑,前有三清殿、万岁殿,但更有习仪亭,也承担着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见天子礼仪的使命。  朝天宫是个好地方,亚州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地方,万历皇帝赐下许多金牌还尚未发下,这些部落首领待将来局势安定也都是要去朝见皇帝的,但亲手修建一座朝天宫?  说实话像这种大型工程,陈沐还真没想过,他下令盖过最大的建筑群就是南洋军府卫岛的联合炮庙阵地,让他去修真庙?  不过在金城,那边的百姓早就做好兴建大型建筑的准备了。  金城知县吴中行安置百姓的方式与常胜相似,在得知邹元标安置六万余百姓的方式后,他也有样学样,不过是将百姓分别安置于状元桥南北东西四个方向,一切生产为上。  金城是块福地,北方有普遍生长至十五六丈的高耸红杉,围大二、三丈;南方有等待挖掘的金铜大矿,取之不尽;西临海岸遍及渔盐之利,东部则有群山阻隔了荒漠,山有飞禽走兽,可供打猎制皮。  两万余移民百姓合以郑屠部的子民让金城县在籍百姓数逾五万,安置于横二百里、纵千里之间散落而居,而且并未遇到像常胜县那样粮食紧缺的窘境。  郑屠部上万人本就是金城县治下百姓,他们的生产不因明军到来而开始、也不因与西军征战而停止,虽然种植口粮稍少,但到底能提供人们生存所需的粮食。  何况北方还有尤为庞大的伊族部落、东北数百里外还有尤为凶狠的黑脚人。  黑脚人在与吴知县的战争中被打得大败,如今一部分最凶狠且不愿半点妥协的部落已向东迁徙,仍然留在同伊族接壤土地上的黑脚人也在镇朔将军炮的教育下变得热情好客。  他们比伊族人富裕的多,金城与伊族、黑脚两个大部落贸易能得到大量粮食。  平心而论,如果一场大战让吴知县找到一点儿总督的感觉,那现在他就是一省总督。  因为一个草创的县城,要比一个上千年形成、上百年治理的省级行政区难得多,要管理的事情也要多得多。  比方说除了治理县中、守御作战这些常规的工作之外,吴中行还在编修县志,专门指派县中六人跟随他深入各地,了解土民与百姓的生存方式,并对途中一切加以辨别。  主要是认识并记录草本与蠃鳞毛羽昆五虫,比方说受他们利用的巨大红杉,在县志中人们对这种植物的认识为树纹美、材质轻软而韧性十足、一身上下皆可入药,可用于建筑、搭桥、家具、药材、畜牧与鞣皮。  建筑、搭桥、家具这些不用多说,任何树木都能提供这些用处,但药材、畜牧与鞣皮就不是任何树木都行了。  杉木的根、叶、树皮、木材、球果、杉节都能做药,这是移民来的医生说的。  至于畜牧则是因为杉木生得极大,而从黑水靺鞨群岛到这里广泛分布着大鹅,是当地人畜牧的主要牲畜,一些生长超过千年的杉木树心通常会腐烂,但杉木的外层却依然完好,当地土民就会把这样的树叫做鹅圈,在里面养鹅。  鞣皮则是用树皮提出来的胶,就像鹅圈一样,明朝百姓通常是不这样做的,虽然在元朝人们就已经会使用栲胶鞣革,但只在一些特殊用途时使用,最普遍的工艺依然是石灰脱毛、硝化鞣皮。  但在这边,人们用杉树皮提炼出一种土黄色的栲胶,用来鞣皮并染色,这也是为什么印第安人的皮具都是原色。  这种皮也被称作植鞣皮,很硬很厚。  吴中行在金城越来越得心应手,此时此刻,就算拿国内的知府跟他换,他都不会去。  没有人会放过能让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  极短的时间里,金城县南北各地立起四座金园、六座木园、三座胶园与三座皮园与四座粮园、两座瓦园与一座硝园,每座园子就是一座工厂,但根据生产的不同用途起了不同的名字。  金城不但制金锭、铜锭,还生产面粉、木材、皮具、砖瓦、栲胶、熬硝等多种特产。  在古代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硝为中国特产,因为只有中国人会提炼天然生成的硝。  当然到这个时代不一样了,随元军西征,被称作中国雪的硝石被带往阿拉伯世界,随即传入欧洲,一同带走的还有农民自碱土制取硝石的方法。  而碱土,降雨越少的地方含碱越多,所以明朝的硝匠多集中西北,所以陈沐能从岩洞中取得硝石。  金城县东方的南北纵贯的巨大山脉阻隔了西海岸的水气,山脉东侧降雨稀少造成了大片碱土。  黑云龙的骑手穿越山脉缺口向东奔走,他们用战马踏出道路,在一望无际的碱土大漠中发现名为休尼人的部落,马队首领呼兰与他们一见如故。  这是一片未经西人祸害的土地,因为除了零星可见的仙人掌外这里寸草不生。与之相对,休尼人的男子都是好猎手,不会打猎的人都饿死了。  在呼兰眼中,一个蒙古兵的优秀与否取决于三点,首先他要是个优秀射手、然后是个优秀战士、最后还要是一名优秀的骑兵。  休尼人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不过吴知县并不打算让他就地募兵,金城的士兵已经狠多了,朝鲜人、女真人、蒙古人、日本人,这些奋武张扬的各族武士随处可见,比起募兵,吴知县更在乎的休尼人脚下的碱土。  当然,大名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堆粪制硝,不过注重民生的吴知县并未在县中施用,因为这是肥料,何况西海岸总下雨,效果并不好,产量很低,硝石是不能产量低的。  拥有碱土提取硝石工艺的中国从来不缺硝石,西北的碱土、西南的岩洞,是这种技术成就了北洋军如今的轮射战法、他们的铳炮齐出。  如果用熬硝匠的说法,说是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那么堆粪制硝则是五县拉一年,硬仗打一天。  都是夸张说法,但取碱土熬硝比堆粪更好用,只要有合适的碱土,所以金城县也在贸易。  吴中行用货物、食物来与休尼人的猎手换毛皮,在初步建立信任后派人穿过山脉,用车辙与马蹄踏出属于明人的硝石之路。第一百五十四章感激  金城县是福地,坐拥麻家港的亚城也是,只是冷了些,日子过得快,人老得也极快,这里的知县是赵用贤、总兵官为麻锦。  南方先前的战火似乎与他们无关,金城县打仗时麻家港正是最好的时候,一年中难得的温暖回到这里,四通八达的陆路、海路贸易往来繁荣。  不过这繁荣来得快、去得也快。  临近十月,长达四个月的贸易时间结束,突如其来的暴雪阻断了往来的商路,大雪下起来便不知何时才会停止,日夜不再分明,呼啸的寒风占据每个人的耳朵,每个夜晚都有丛林中巨大树木被积雪压垮的吱呀声。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这种长久的静谧中突如其来的巨响。  一支亚念人的商队来不及满载货物离开,趁海水尚未结冰连夜开船回到麻家港请求借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温度差异极大的麻家港,人们的建筑与中原迥异,连年暴雪冰棱几乎将早年建筑的屋舍尽数压垮,而在不断摧垮的房屋废墟上一栋栋新宅又再度动工。  如今麻家港多半屋舍院落的地基都高出地面三尺,屋子则要再高三尺,有些老屋有巨大的丁字烟囱,那是去年赶工之作,今年新修的屋舍更加美观,都添置了用梁柱加固的二层阁楼,阁楼都有通向外面的门。  县中早年修缮的老屋多集中于港口附近,有些旗军舍不得摧毁,则被麻锦下令修出大窗户,如果门被冰雪封死,至少他们能通过窗户钻出来。  避难的土民商旅得到很好的照顾,他们都是亚城县的在籍子民,隶属于过去牛魔王如今牛吉祥的部落联盟,一行三十余人与七头驯鹿六条白犬分得一个院子供他们避冬居住。  麻锦带人给他们送来很多烧酒、冻肉、厚实的棉被与毛皮毯,为了不浪费教育资源,还打发一队女真兵跟他们住在一起,一同学习汉话。  大部分女真兵与朝鲜兵都被分配到麻锦标下的麻家港千户所与十岛千户所,因为他们更能忍受寒冷,也更习惯这里以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  更多旗军与猎手已准备启程,旗军要携带足够的食物开始冬季训练,趁着现在天还并未冷彻,他们要进行为期一至三月的训练,包括行军、生存与在极端条件下维持战力保养军械。  这是麻锦在上任亚城总兵官之初定下的要求,他在为远征东方做准备。  至于数量众多的猎手,他们早就该启程了,钻进规划中猎场内的猎房,捕获貂、狐甚至更大些的野兽,只不过在启程前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并未完成,就是要见知县赵用贤一面。  可赵用贤还没回来,他们便只能等,一直等到入冬后一个月,即使那时知县仍未回还,他们也必须启程,否则积雪已经成冰、海岸已然冰封,猎房就不好进了。  万历皇帝见了麻锦麻贵的信,对他们的请求作出许可,大同仍留麻氏一族宅邸,不过将他二人家眷迁往麻家港。  在漫天的风雪中,裹厚实狐裘的麻锦常常拄着战剑立在已结出大块冰棱的栈桥边,在儿子麻承志、麻承恩的陪同下等待归还的福船。  他们手上戴着军服厂用野牛皮做的手套,脚下穿着同样是野牛皮做的皂靴,不过工艺不一样。  手套与靴面是硝化牛皮,很软,手套与靴子内还有一层兔毛,很是保暖,靴底则是金城皮园做的栲胶鞣皮,皮革中还有铁钉板夹层用来防滑,做工精良造价高昂。  麻锦等了整整八天,沿岸与海水相连的泥地都结冰了,依然没有船航来的消息,他觉得自己的知县可能死掉了。  结果亚城外传来驯鹿銮铃的声响,就见一队裹着极厚毛皮大袄的原住民或乘犬橇或乘鹿橇,簇拥着一个穿青袍绣鹭鸶补子的胖子淌雪一脚深一脚浅地朝知县衙门走去。  麻锦听他说:“大帅叫赵某来做这亚城知县,不让吴子道、邹尔瞻来做,麻帅可知是为何?”  那胖子拍拍罩着毛皮大袄鼓鼓囊囊像球一般的青色官袍:“因为五个知县我最胖,冻不死!”  步入官厅,早有旗军将壁炉烧起,几名旗军在赵用贤与其随从身上拍打,将衣袍上的冰棱拍碎,官袍这才被脱下,就听赵用贤向麻锦介绍道:“这是北方沿海部落的捕鲸人,他们的部落比你们当初登陆的地方还要再向北走五百里。”  赵用贤说这些话时生出冻疮的脸上带着骄傲,道:“他们以捕鲸鱼、猎白熊为生。今年我去了很远的地方,趁夏季探查沿岸汉文学堂的情况,亚念的年轻人已经可以用汉文说上几句话了。”  麻锦可以不理会赵用贤的自嘲,但此时此刻却一定要批评,道:“知县不该走这么远,即使一定要去,一要守时、二要通知,猎手到现在还等知县派遣今年的猎物。”  “唉,这在下是知道的,只是回来时船被冻在路上,我只能再回他们部落借了鹿和犬,还有这些护卫,这才回来。我的船和船夫还都在他们部落呢,留着教授汉文。”  赵用贤自顾自道:“论土地辽阔,五县不分伯仲,而我亚城却是五县所能掌控、分配土地最多者,亦是在籍百姓最多者,就算诸县添上八万移民,也不比亚城,麻帅可知这是为何?”  “因为传统,麻帅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学习我们的传统,这次我去北方做的也是这件事,在最北方有成百上千个捕鲸猎熊的部落,少则十数人多则上百人,每年海水解冻,他们会去猎鲸,为感激鲸鱼让他们存活,会为每一头鲸鱼做仪式,今年不同了。”  赵用贤说着被冻得僵硬的面上挤出笑容,双臂展开道:“我教他们祭拜天地、感激大明天子。”  麻锦皱起眉头,人家感激鲸鱼让他们存活,这是好事,你去教人家祭拜天地也就罢了,感激大明天子做什么?  只是这话他不能说。  就见赵用贤道:“自今年起,往后每年都会有船运五谷、肉食与蔬菜在夏季去往北方,换得龙涎香、海象牙、鱼皮与兽皮,将来还可以将衣服、棉被送去,他们能更好地活着了。”第一百五十五章归心  陈沐实在是留不住阿尔曼萨了,自九月起,半个月的时间里阿尔曼萨一天向军府衙门写一封请求离开的公文,十四篇不带重样儿。  在官厅中,陈沐翻看着这些公文对邹元标等人说道:“在双方初步就边境停火、商货贸易、新大陆南部土地交割达成协议后,恐怕流寓常胜的老总督阿尔曼萨便归心似箭了。”  这段陈沐一直没顾上阿尔曼萨的事,那浅浅的眼底装进五县资源调配、向国中运输商货便已经放满,哪里还顾得上这么一个闲人。  好在他还有幕僚,赵士桢的左右亲信一直看护着阿尔曼萨与那些西军骑士俘虏,给他们相对自由的同时,也不让他们在这边闹事儿,毕竟这些人都是会走动的财宝。  赵士桢知道两国早晚要谈到交换俘虏的事上,不过听了陈沐这番话,他还是补充道:“大帅,准确地说是老总督挨揍以后就想走了,其他的西人贵族有时还遛个弯、卖些东西或者让仆从武弁干点活换通宝来花销,老总督什么都不做,从那会就想着离开了。”  陈沐闻言挑挑眉毛。  除了阿尔曼萨,他还真没关注过别的俘虏,一时间不知该做出怎样表情,停顿片刻问道:“别人在这,过得还挺舒服?”  “像神仙一样。”  赵士桢言语里甚至有点羡慕,道:“军府给过指使,学生也向阿科斯塔询问过,根据其欧罗巴传统,俘虏是可以变卖赎金的,因此欧罗巴人都是好俘虏,那些步卒还会想着逃跑,贵族甚至都不想逃跑。”  “大部分西军骑兵都知道他们的家人会出钱换回他们,因此只要保证其安全与吃喝,他们在常胜能自由活动,白马河、常胜峡两次战事,我军俘获西人骑兵一百九十余骑,其中有四十四个贵族,余者则为贵族扈从,他们一个都没跑。”  说到这,赵士桢看看左右,对陈沐笑道:“就刚刚,来府衙路上经过镊工馆,有一西人贵族篦头,见到学生还远远地打招呼,披头散发跑出来问,说他在找工作。”  “是听说了艾兰国在小海湾练复国军的事,打听有没有骑兵,想去应聘个教习职位,换些钱花。”  赵士桢说着就笑了,指指头顶道:“他戴着发巾,说他头发都长得能扎出发髻了,却没有开销的来源,实在心慌。”  “还有人问我他们官府什么时候把他们要走,怕走得太早。”  听见西班牙贵族扎发髻已经很新奇了,陈沐诧异道:“还有不想走的?”  赵士桢抿着嘴接连点头:“多,很多不想走的,在城南住的有个跟仨武弁一同被俘虏的骑士,家里院子太小,整天带人在街上练武。前一段移民来时都当他是卖艺耍把式的,还挣了不少赏钱,还买了几杆兵器,说要作为收藏。”  “另外还有个人成日闲逛,剑和马都卖了,换的钱买了炭笔和纸,正在写一本叫《常胜的骑士》的书来记录其俘虏生涯,就是他问学生什么时候走,怕走得太早书没写完。”  陈沐‘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道:“这帮人倒挺会给自己找乐子,不过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别的贵族都能踏实呆着,有的人还想找份工作,可阿尔曼萨怎么就那么急躁呢?”  赵士桢想了想道:“可能是因为大帅一直没在条约上提他的赎金吧。”  那些骑士、扈从统统依照欧罗巴正常的赎金规模索要通宝,这在条约中已初步达成共识,只等着船把消息带回西班牙,他们的家族用白银来赎就够了。  这样的价格其实要比欧洲高一些,毕竟还有白银与通宝的汇率在这儿摆着,但对于最关键的人物,陈沐一直没在协议里提阿尔曼萨,想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阿尔曼萨在常胜待得心慌。  赵士桢斟酌地问道:“大帅是阿总督有什么特殊安排?”  陈沐摇头。  “没有,我就是,就是把他给忘了。”  陈沐很委屈呀,你阿尔曼萨又不是我的俘虏,我要是拿你去要赎金,那是不是忒下作了?  明军兵力不足的时候阿尔曼萨的存在为邵廷达安定局势,消灭赫苏斯军团起到很大作用,到现在明军在亚州兵力充足,就过河拆桥把人家当俘虏卖了换钱,不合适吧?  “这样,让人去告诉阿尔曼萨,很快他就能离开,但让他再等几天,离开之前我必须得兑现廷达对他的承诺。”  陈沐抬手对赵士桢道:“派人快马去边境,告诉那边的阿尔瓦,为两国边境长久安宁,也为今后更容易联系,大明支持由阿尔曼萨总督继续管理共治区域与新西班牙。”  “不论西班牙的考虑是什么,都让阿科斯塔修士过来一趟,赶紧把这些骑士还有步卒的赎金问题敲定,由墨西哥城先代为支出赎金与食宿费,他们家族的赎金以后让墨西哥城找他们索要,我这不养着他们了。”  陈沐嗤笑道:“告诉阿尔瓦公爵,再养下去,这些人就不是西班牙的骑士,而是大明的骑士了,到时候就不用赎了,一个月吧,十月下旬再不交赎金,我就招募他们为我做事了!”  这帮西班牙骑士都有人扎起发髻了,再这么折腾下去,弄不好有人把论语都学会了。  其实要说实话,陈沐也觉得招募一帮骑士看家护院挺好的,这批西班牙骑士的质量都很好,全是西班牙扩张时期军功贵族的后代,尽管拥有家族底蕴的不多,但手上都有真本事,套上铁罐头在战场上确实所向无敌。  只不过相较而言性价比不是很高,个人勇武再高超,还不是被数量更多的北洋马队冲垮了,在勇气方面,走向扩张锐意进取的大明武士不比他们差。  尽管个人技艺有所不足,但这是长久训练能够弥补的短板,更何况大明的集体精神与纪律更适合北洋的骑兵战法。  西国骑士在战场上要拥有足够数量才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但陈沐的身份天然决定了他只会拥有足够数量的北洋马队。  “阿尔瓦这支军队迟早是要离开的,等他离开,亚州将会进入新的局面。”  陈沐定下释放阿尔曼萨的决定,向后长长地伸出懒腰,对一众幕僚笑道:“到时候我们可以好好喝一杯。”第一百五十六章折戟  墨西哥城近来的气氛糟透了。  先是被明军数百人夺城、再是印第安奴工起兵,尽管在战争层面上,墨西哥城两度易手都没能决定战争走向,但墨西哥城人心浮动也是无法避免。  明军绿斗篷夺城还好,守军与市民几乎没有抵抗,看见明军出现城内便疯传贝尔纳尔被歼灭的消息,守军士气崩溃、大量贵族出逃,但对城镇没太大损害。  印第安奴工起兵就不一样了,他们本身就是西班牙人的财产,何况积压已久的愤恨一朝爆发,死在混乱中西班牙人多达千余,自墨西哥织丝厂燃起的烈火几乎烧毁半座城市。  率军入城镇压起义的阿尔瓦公爵甚至都打从心底里感到怀疑:是什么让这些印第安人烧毁自己的城市。  六十多年前埃尔南·科尔特斯攻陷墨西哥城时都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阿尔瓦公爵不单单是西班牙的军事家,作为封建大贵族,他自然而然拥有多种身份,将领、贵族、政治家,他曾出入宫廷作为整个西班牙最重要的两名执政大臣之一,也以低地国家总督的身份出兵尼德兰,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镇压了那些黄油制造商和奶酪贩子组成的乌合之众。  镇压反对菲利普陛下的商人与市民,他是最专业的,整个西班牙都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的好手。  墨西哥城的局势不会比尼德兰还要复杂——至少在率军刚刚挺进墨西哥城时他是这么想的。  可真实情况要比想象中棘手得多。  一方面,阿尔瓦公爵要让他的扈从总结贝尔纳尔数次兵败的原因,并从中找到西班牙军团的短板,以应对今后明国下场后更加复杂的世界局势。  他做的很好,找到了问题所在:西班牙的军队火器装备太低,从逃兵捡回铭刻着香山千户所军器局万历元年造火枪上能够看出明朝人在火枪上加了短剑,以期于近战中对抗刺剑短刀。  公爵身边的书记官就此事写了报告,博览群书的修士提出这是中国对古老火铳的变种,早年流寓双屿的葡萄牙籍修士曾见过明军的制式长杆火铳‘快枪’,就是这种将矛头塞进铳管增加近战能力的构造。  各个军团的军官在看过这种兵器后分别上交了关于明军战法的报告,这些报告着眼点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指出明军与西军在陆战方式上比之欧洲诸国更为相近,同样使用军团作战,只是编制不同。  报告中称:西国军团为三千人、可分为十个三百人小方阵或三个大方阵作战;明国军团为五千六百人,可分为五支部队火五十支小队。  所有军事报告最终指向一点,火枪加装铳刺与普遍的重甲火枪手极大增强了明国火枪手的近身作战能力,使他们的长矛仅仅用来对付骑兵,更多的火枪齐射让明军长队在与西军方阵对战用拥有更多火力。  而阿科斯塔的报告则从制度上指出明军士气高昂的根源——残忍的首级功与严苛的军法。  修士通过在常胜县与百姓、旗军及官僚的交谈中总结出:明国遵循的首级功制度给寻常士兵提供了普遍的成为贵族的机会,因此在占据优势的战斗中通常由下至上会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这一制度的弱点为当他们面临劣势,为保住性命会产生大量溃逃,只有严苛的军法断掉他们逃亡后的生路才能保持高昂战力。  白马河一战逃脱的几十名军团步兵至今仍对明军冒枪林弹雨听闻战鼓沉默向前的场面心有余悸。  阿尔瓦公爵认为明军的战法与制度是可以学习的,因为他这支部队的作战目标是葡萄牙,而葡萄牙人的战法与西班牙几乎相同,明军能击败西班牙人,那么使用明军对付西班牙军团的方式,一定更容易对付葡萄牙人。  找到问题就要解决,缺少火炮、制度不同这都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公爵决定先从火力上下手。  阿尔瓦公爵将这件事做得很好,这两个月,墨西哥城的工人赶制了轻型火枪两千六百杆、重型火枪四百杆,极大地增强了西班牙军团的火力。  但在铳刺上遇到一些困难,这片土地缺少铁,能搜集到的铁都被用去造火枪了,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后,又发现火枪手的胸甲不够,好不容易才凑出一些锁甲与棉甲,铳刺造出来又发现不合用。  他们的火枪口径各不相同,铳刺不是插不进去就是放进去晃荡,往草人上一桶就掉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