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莽应龙攻破阿瑜陀耶城,处死国王,大掠其国后夺其臣民还白古,仅留下万余人在阿瑜陀耶城,另立傀儡摩诃昙摩罗阇,间接统治这个国家。 明朝在这片土地上没有威风可使,但陈沐还有葡萄牙人。 在六十二年前,葡萄牙人与暹罗国签订第一个条约,规定葡萄牙人可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经商和传教。 自那时起,葡萄牙人进入暹罗,这里成为数代冒险家的乐园,他们并不能影响这个国家的决策,甚至如今许多葡萄牙人受雇于莽应龙麾下,但他们有足够多的情报。 普吉,正如这个时代沿海随处可见的美丽岛屿一样,岛上只有几百个土人居住,就连大城王朝数十年来的都管不到这里。 于明军而言,作为攻打仰光的跳板,这是最合适占据的小岛。 “消息走漏在所难免,我知道海外葡人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受雇于莽应龙,总是有人要有些忠诚的,就像老平托你一样,为我谋心费力。” 海岛岸边远处的水寨正在修筑,更远处的林地间辎兵卖力地砍伐林木,沙滩上一堆堆篝火燃起,支着铁锅热着旗军的晚餐。 陈沐换下海边游泳浸湿的衣裳,着一件薄衬甲披散着头发与老平托漫步于前,杜松手按腰刀带两名手持长铳的近侍牵马亦步亦趋,在涨潮的细白沙滩上留下一溜蹄铁印记。 “我不怕莽应龙知道,我还要告诉他我来了,我想和你说的是另一件事。” 陈沐向前走着,脚步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接着继续向前走,似乎组织语言失败。 这么往复两次,他才终于停下脚步转过身对平托道:“雇佣一支葡萄牙雇佣军为我做事,需要多少钱?” 平托怀疑自己听错了,他皱眉顶了顶鼻梁上的眼睛,“将军?” “我是说,如果我想要雇佣一支一千四百人的葡萄牙雇佣军,多少钱?” 雇佣葡萄牙军队! 平托从来没想过陈沐会雇佣葡萄牙军队,开什么玩笑,陈沐这个人性格那么独,他也不是受雇于陈沐一天两天,对此早有充分了解。 别说雇佣葡萄牙人,就连允许葡人登上广州府都是痴人说梦,现在居然大大方方地想要雇佣一支葡萄牙军队,还将数目都标准好了? 等等,一千四百? 这不正是莽应龙麾下迪戈美罗佣兵团的数量? “将军你是想?” 陈沐眯着眼笑笑,摊开两手道:“那些人毕竟与你一个国家,我认为他们死在我们手上太屈才,不如你,说服他们倒戈吧,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你觉得呢?” 我觉得? 平托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该说什么好,他忽然明白为什么以陈沐的健谈,尚要组织半天语言,这种厚脸皮的话哪怕是他都不好轻易说出口啊! “将军恕我直言,这个使命恐怕我做不到,首先我与迪戈美罗不熟,即使熟识,也无法向他开口说出这样的要求。” “那就不好说了,难道真要我的旗军把他们统统杀死?还是说他们会在战败时再投降,反正他们也不会为莽应龙战至最后一刻,就像他们没为大吉喇、八百甸宣慰司,没为暹罗国战至最后一刻一样。” 陈沐脸上的笑意逐渐收敛,道:“你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与我作战,当他们失利,我不会接受他们的投降。” “如果战争开始前倒戈,一切都不会有变化,他们还在缅甸,除了要纳税外,房屋与田地照旧,我也不会夺走他们在缅甸的妻子,如果以后不愿意为我作战,我也会放他们去果阿。” “你不一定非要做到,但可以代我问问他们。”第八十二章仰光 今时今刻的仰光,并非后世无比繁华的仰光,实际上在万历二年十月,陈沐的舰队在仰光登陆时并未遇到丝毫阻拦。 元朝时这里叫达贡,也叫大光,梵文的意思叫三岗村,因古代传闻这里有三座山岗而得名。 即使到如今,仰光也只是一座小城镇,全赖当地有一座名叫瑞大光的宝塔,在后世这座立在仰光最高处二十余丈小山上的塔被增筑至三十丈高,不过现在显然还没有那个高度,显得名不副实。 “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地名,所以它的名字就是……金塔?” 陈沐抿着嘴在塔下双手合十,并不虔诚地拜了拜,如果不是身后那些凶神恶煞的旗军以长矛铳刺向前,将手无寸铁护卫佛塔的当地百姓拦开,这本该是一次非常友好的佛道互动。 随着他拜了拜,周围仰光百姓的敌意也稍稍淡化,老平托撇着嘴立在陈沐身后,看着他的雇主装模作样的拜佛,听着这家伙嘴里小声嘟囔着:“听说这座塔里藏着佛祖八根头发,你看这外面的金子,都是朝拜的百姓供奉的,还有一座玉佛像。” 比起当地百姓的敌视,僧人倒是挺友好,缅甸的僧人同样有田产、有庙产、有僧兵,但势力比明朝僧人大得多。 在大明宗藩军先头兵力三千四百人刀出鞘、铳上弹地巡行城镇、两艘赤海级六甲舰开入大金沙江河口之后,双方经过一次友好的洽谈,陈沐做出不夺取寺庙财产、不杀戮百姓僧人的许诺,仰光这座小城镇立即弃暗投明,对他们的一切不再过问。 这是真的投明,大明的明。 十月下旬,陈沐军在大金沙江南部河口兴建水寨、军寨,囤积粮草,向北方下缅甸派出斥候,与此同时,平托也找到了愿意代他向上缅甸莽应龙麾下效力的佣兵首领迪戈美罗送信的葡萄牙冒险者。 随后八千余宗藩旗军在一旬中陆续到港,战舰开入江中水寨,南洋军在缅甸的第一座木栅大营也修筑起来,就在仰光北八里的大金沙江支流沿岸,号八里大营。 “沐哥你是没看见啊,那些僧人富得流油,百姓都衣不蔽体了,还拿家里粮食往寺庙送,哎呀呀。” 八里大营大帅衙门里通常不会出现这种放肆的声音,旁人说话哪个不是轻声轻气,除非是莽虫指挥使邵廷达来了。 陈沐正盯着平托、杜松与几名讲武堂毕业亲兵旗官汇总斥候探回的河流与沿线地图,还没看见人影呢就听见莽虫破锣嗓子,接着便见抱着镶铜边铁笠盔身着戎甲的莽虫擦着脑袋上的汗走进衙门。 后边一成不变的还是跟着他那个养儿病秧,还真别说,虽说是养儿,俩人体形倒是非常相似,甚至这几年吃得好,病秧儿壮实得像头小老虎,已经生出小小的将军肚,两块胸甲的皮带都是找军器局特订的大号。 如今莽虫这养儿是他的家丁队长,南山五百刀斧手追击,超度了十二只耳朵精,勇猛得很。 就是这小子每次一见陈沐就像耗子见了猫,低眉塌眼儿得不敢说话,对邵廷达这憨货都没见那么害怕,让自诩和蔼的陈大帅很是不喜。 陈沐见莽虫回来,对杜松与平托叮嘱道:“你俩等会把地图和葡人的地图对比。” “正好你来了。”陈沐交代完地图的事,转头过来让邵廷达坐下,小病秧儿在后头低着头像寻摸着往哪儿藏一样,被陈沐抬手一指外头,奚落道:“你那么大块头,椅子低下可藏不住。” 笑出一声,陈沐才道:“我跟你爹说会话,知道你见老子不自在,出去站会吧。” 这话要换了旁人,兴许还不乐意,可病秧儿却像得了赦令,猛一抱拳瓮声问气拜道:“多谢大帅成全!” 高兴坏了,屁颠儿颠就出去了。 “打听好了,这个地适合种稻子吧?”陈沐抬手将桌上亲兵刚冰镇过的柚子茶推给邵廷达,道:“缅甸是个好地方,柚木极多,是极好的船料,河道发达利于运输,只是当地百姓少,都被莽应龙抢到北方去了。” “将来啊,这和安南,就是大明的西南粮仓。” 邵廷达也不跟陈沐客气,端起茶碗边饮,叹道:“这柚长得丑,倒还挺甜,哎呀,可给俺热坏了。” “沐哥你知道我打听到多有趣的事?这边兴农业,再往北要到上缅甸那,才是农业最繁荣的地方,就是莽应龙的白古。”邵廷达不知发现了什么好笑的事,说起来脸上都带着褪不去的笑意,道:“我听人说白古更北有条堰和运河,叫丁兑,他们说是中国人给修的。” “说是大德四年,元军发云南地方兵力征缅,元帅以下将官被贿赂,以酷暑回师,他们不执行军令就算了,还率军助当地百姓渡过旱灾抢修水渠、疏通运河,就那条渠,现在还用着呢。” 陈沐听着也笑了,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他摇摇头对莽虫道:“说正事,白古离这只有二百里,走陆路,最快几日能到?” 白古是莽应龙的根基,但他大军如今在北,袭击白古就是陈沐当下最好的选择。 他们之所以登陆鸟不拉屎的仰光,就是因为海陆不易登陆,白古靠海那边有葡萄牙雇佣军为莽应龙修筑的要塞,一旦久攻不下莽应龙回师他们就只能退回普吉,因此他宁可走陆路从仰光向白古发动袭击。 “路不好走,只有一条大道,听老人说沿河岸走到尽头,再向北走七里,能看见官道,顺着向东北走就能到白古,路上不但要小心军队,还有防备敌军断粮道。” “我倒想让他们出城作战,只怕他们固守呀。” 陈沐摇摇头,道:“莽应龙兴许是南洋军所遇最强的敌人了,大国之战,自有其强也有其积弊,唯独如缅甸这般国小力足,正值上升的国家,鸟铳火炮一个不少,他们倘若固守,恐怕这仗还真不好打。” “传信普吉的石岐,让他派一支船队去白古河岸,碰碰运气,要是敌军出城阻击我们,他能试试趁势夺城。”陈沐轻拍两下桌案,道:“关窍还在我等设法野战取胜。”第八十三章陈学 北京城,十王府街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顺天府皂吏前呼后拥,高举肃静、回避,鸣锣开道,官轿出大学士府邸,一路向东安门大街行去。 轿内的帝国首相正就着窗透光亮读书,这本由南洋大臣所著皇帝教科书先后历经赵士桢誊抄、张居正批改后,终于有了如今的模样,除了他创造出那些诸如‘核心利益’、‘地缘冲突’之类言简意赅又不易修改的词汇外,基本上已经换了本书。 临近灯市街口时,张居正透过轿窗向长街望了一眼,那座象征先帝亲待的府邸门前依然立着石碑,教科书被翻至最后一页,那原本写着陈沐唯一一句写给张居正的话,因为有碍观瞻,在成书后被删去了。 “请首相让工部搜集速干透气的布料,安南明军需要袜子,更多的袜子。” 南洋大臣有时在送往首辅府上的书信中,言辞就像个得了失心疯的孩子。 张居正一直认为照顾士卒起居这方面,镇守蓟镇的戚继光已经做到极致,但当他把陈沐看似傻透了的书信交给戚继光时,戚帅却对他的信高度赞赏,甚至奏上手本请兵部重新制定兵服。 毫无例外,一路绿灯全部准了,事实上这已经兵部第二次因陈沐个人意愿做出改变,当然满朝文武没几个人知道这份意愿来自陈沐。 这正是张居正最神的地方。 在高拱乃至先前各个权臣时代,一封题本或奏本交由通政司分拣发往内阁,首辅向几位次辅分票,阁臣将处理意见写在票上,由司礼监以皇帝朱笔或皇帝亲自批示,披红之后算正式文件,下发六部,给事中没封驳,才可以立即施行。 到张居正这当然没有改变程序,但大权独揽,他很顺利,不论是内阁、司礼监还是六部,没人会驳他的票拟。 就这样,明帝国的兵部增设了地缘司两名六品道员,在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这个兵部下属地缘司使命究竟是做什么时,第一个任务就是搜集各式布料,遴选透气、速干,适合做兵服的料子。 “总裁可算来了,都下去吧。” 入内阁,早已等候多时的次辅吕调阳起身相迎,吕调阳过去是礼部尚书,高拱被罢后入阁。 他口中的总裁便是张居正,不过这只是他们之间的戏称,因为隆庆皇帝驾崩后,张居正与他同修《穆宗实录》,他们二人担任总裁官,因战事耽搁,直到现在还处编撰过程中。 吕调阳将一封票拟搁在案上,立在桌旁,看着内阁殿中吏员都出去了,这才轻推了一下票拟,对张居正道:“司礼监并未在辽东军增调赴日本国兵马的票拟上披红,说户部调拨钱粮不实,要打回户部重筹,按司礼监的意思办?” “嗯?” 张居正面上不分喜怒,连眉毛都没有半分挑动,心平气和问道:“徐爵批的?” 冯保从去年起就总往老家保定深州跑,他要在那边建坊,张居正已经指示过保定巡抚孙丕扬代其建坊,不过冯保不放心;何况冯保还在老家修墓穴,有张居正在京,司礼监的大权也并不重要,就升干儿徐爵为锦衣卫都督同知,入宫代阅章奏,拟诏旨。 万历皇帝不可能批这样的奏章,张居正太清楚小皇帝的性子了——旧思想与新环境的冲突在明帝国年轻的皇帝身上显露无遗。 皇帝很聪慧。 他看着浑天球长大,熟记球上每个颜色代表的每个国家,只要大明南洋船队去过、教科书上写过,他便能默写出诸国物产习俗;熟知大明赤海、六丁六甲战舰尺寸炮位,谨记火绳鸟铳、燧发鸟铳与各式火炮具备参数;除此之外,皇帝的十二岁千秋节,得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蒸汽机。 这不是坏事,尤其在陈沐的书里那些比较异端的思想都被删去后,张居正真的不认为这是坏事,他见过醉心修道的嘉靖皇帝,与之相比熟悉军备、对兵法有兴趣并不是坏事。 可坏就坏在,皇帝不仅仅接受着来自南洋关于整个世界的见闻,还受到帝国传统最好的教育,开口便是要让六合同风,要令九州共贯。 小孩子说出这种话不算什么,最大的后果无非是常与紫禁城白玉石阶相伴,但最近他被李太后罚跪罚得越来越频繁了。 这就很可怕了,等他成长为执掌庞大帝国真正的皇帝,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意味着什么? 连年不断的战争! 这比陈沐本来书里的思想更为异端,再没有人比张居正更清楚了,陈沐只是想把整个世界连起来贸易,或者说剪羊毛来富贵大明罢了。 现在可好,还不如让他学原版‘陈学’呢。 想到皇帝,张居正在内阁里颇为疲惫地叹了口气,他因为这事愁得都掉头发了。 今年上元节,皇帝连东安门的灯会都不看,钻在寝宫里不知做什么,最后被李太后揪出来时还带着一副没上色的大画作,整个一世界地图,分七京八十二省,名字都起好了,马德里叫西京,治生理省。 后来的故事不必多说,皇帝被罚在东安门跪着看灯会一个时辰,灯会结束太后气还没消,又回寝宫外白玉石阶再跪一个时辰。 人都跪昏了,往后好几天李太后眼圈都是红的。 整个大明皇家教育系统主官每每想到皇帝,都不由得露出一种‘大明药丸’的悲观情绪。 “不用往户部送了,原封不动,再发司礼监。” 就在张居正说完这句话没多久,就有他亲信官吏从宫门外带回管家游七的书信,说徐爵求见他,说冯保有事要拜托老爷。 张居正心里很清楚,这又是一桩利益交换,轻笑一声,对亲信官吏笑道:“去告诉游管家,让他把珍藏的那幅画拿去当了,与徐指挥使饮酒,别忘了把南洋陈帅的事告诉徐指挥。” 内阁吏员领命下去,次辅吕调阳也把誊抄的票拟再让人发往司礼监,没敢问冯保的事,对张居正笑着问道:“南洋陈帅又怎么了?” 似乎人们提到陈沐时,已经习惯加上‘又’字。 “他要调锦衣卫,正好先跟徐爵通通气,我去奏报陛下,陛下对这事铁定欢喜,只是我等——有得愁!”第八十四章暑疫 陈沐自仰光攻打白古的计划失败了。 区区二百里路,刨去百里河道后,仅仅需要行军百里便能抵达白古城。 但他的部下走五十里却用了足足三日,并遭受白古城守军出城伏击,所幸斥候探哨有功,让后续部队及时退兵,这才躲过被蓄谋已久的敌军伏击,仅仅是在殿后中死伤数十旗军。 初战受挫并未给陈沐带来太大压力,但宗藩军必须撤回仰光,因为他们有将近一成的部下失去战斗力。 原因就在人们常说的西南暑疫,蚊与蛭。 从仰光出发时他们还是一支虎狼之师,退还仰光时却像打了败仗的散兵游勇,相互扶持着艰难回到营地,一下船就有人站不起来了。 沉着脸站在伤兵营外的陈沐迎上走出帐中的程宏远,问道:“怎么回事?” “疟疾,可能是在安南染上的,大灾之后有大疫,兴许与那场大雨有关。”老医匠的面色不好看,道:“除了染上疟疾,行军中许多士卒腿被水蛭咬伤,血流不止……随军所带药物已经用尽,伤兵太多,军医针灸不过来,大帅要尽早从国中调集药物。” 白古城周围有大片水田,他们撤退途中为防敌军追击穿田而行,这边天气炎热,旗军足面被水蛭咬伤。 “需要什么药?”陈沐揉了把脸,抬头望向天空刺目日光,闭上眼睛缓缓颔首:“我派人去广州府采买。” “水蛭咬伤的止血粉、金疮药军中足够,治疟可施用截疟青蒿丸,广州府一地不够,要广东广西才行。”程宏远比陈沐对事态的担忧要大得多,老医师面上带着为难神色,斟酌道:“如今军中已有数百人发热发寒,这正是疟疾的症状,疟有潜伏,此时初现,后面还会有更多。” “还有更多?” 程宏远点头道:“青蒿、鸭胆子、甘草、雄黄,都要备足,等药运来,大帅也要吃,若大帅也病倒,就只能撤军了。” 陈沐对吃不吃药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疟疾爆发的规模,他问道:“你觉得,军中可能有多少人身染疟疾?” 老医匠也拿不准,道:“或许五百、或许五千,未发时谁也不知道。” “唉,在下带医生们去给伤患针灸,就不打搅大帅了。”程宏远叹出口气,再度对陈沐叮嘱道:“伤病者要与其余旗军分隔安置,凡有发热发寒者,亦要分隔,否则大军不保,大帅切记。” 这个时候,陈沐才突然想到,疟疾本身不传染,但在西南这种蚊虫广布的地方,很容易将同帐军士传染患病。 “把军中患病者全部隔离,给他们修出营寨,每日送饭,医师医生出入务必穿齐衣物,遮挡蚊虫。” 撤退回仰光的旗军根本来不及休整,上万旗军便被分出数座营地,其中一座后方营地专门作为隔离患病旗军的营寨。 随船原本用来买卖货物的棉布被大量征用,来不及缝纫衣物,陈沐便下令让旗军将棉布切割成条,让军医与送饭旗军用来束紧袖口,做围巾与口罩。 “将辎重里的盐分给旗军,严令被水蛭叮咬后不准刀割火燎,一律用盐洒除水蛭,我没更多心思去看被感染的旗军。” 中军帅帐,一条条命令被陈沐发下,上万大军虽然仅有不足千名伤病,但已足够令他们的士气降至最低,这一次他比在清化南山更想撤军,却没有办法,“战事不等人,还要硬着头皮把仗打下去,越晚攻下白古,北边死的人就越多。” 这不是单他南洋军府的军事行动,缅甸北方的孟养、陇川一线,思古、杨应龙,自云南率军入三宣六慰的明军正在与莽应龙主力对峙,他们都在等着陈沐军在敌人守备空虚的后方攻城略地以震动其庞大兵势。 “莽应龙不是安南那些封闭诸侯,他要难对付得多,而且平心而论,缅甸军的军备并不比明军差什么,甚至鸟铳还要更多些。”陈沐望向邓子龙与张世爵,道:“选派四个旗军伤病少的千户部,你们二人留一个坐镇仰光,另一个跟我走海路再去白古。” “就是用战船硬轰要塞,也要把那打下来!” 说着,陈沐望向末坐诸多指挥使,道:“石岐,白古海岸要塞,探出多少?” 张世爵抱拳请战,邓子龙欲言又止。 他知道白古城必须打,但他也听说疟疾会传染、而且说不定感染上什么时候才发病。 现在挑出四个千户部的兵根本没有用,万一到海岸边全病倒怎么办? “炮很多,铳也很多,属下担忧船舰损失,并未开船靠近港口千步,不过从他们发炮上看,多为一二斤小炮。”石岐把邓子龙想说的话说了,“疟疾初发,谁都不知有多少旗军患病,不如大帅再等几日,北方也是对峙。” “刘帅俞帅皆是沙场大家,不会尚未试探贸然进攻。”石岐抱拳道:“再等几日也不迟啊!” 陈沐摆手道:“不必等了,将六艘千料战船合赤海一并压上,我不信白古要塞能挡得住,只要我快,就是旗军染了疟疾也能将白古城攻破!” 他的话音刚落,邓子龙起身抱拳道:“大帅,不如此战你坐镇仰光,邓某与张指挥使率舰队攻打白古,即使不能占领白古,在下也必然将之要塞拔除。” “一来卑职与张指挥使都无对付疟疾的经验,二来我等就算退军,对士气也无影响,大帅若带军不克,我等连仰光都待不住,便只能退还马六甲了。” 陈沐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睛思虑片刻,这才缓缓点头。 他是想带兵去打白古的,军中爆发疟疾这种事,让他有股力气憋在心里却无处发泄,但邓子龙说的在理,而且说的还是比较好听的话。 实际意思是,这次作战很不保险,怕的不是率军不克,而是怕被击败,一旦陈沐率军被击败,对士气打击可想而知。 问题不在于陈沐愿不愿意担战败的责任,而在于他们这支扎在莽应龙腹背的军队,不能撤。 “既然如此,那便你们两个,率五个千户部,驾战船自海上袭击白古,不苛求攻入白古,但务必击破要塞,以达震动莽军之目的。”陈沐深吸一口气,道:“我在这,与医生合力,保住更多旗军性命。” 他知道更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借此时机,把南洋军府的军医、战地医院等一应章法建立起来!第八十五章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