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玮时评价说:“太功利了,全是新概念八股文,已经违背我们办大赛的初衷。”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旨是“新”,这几年收到的稿件却“陈旧”无比。
数来数去,主要就两种文风。
一种学韩韩故作老沉,其实就是掉书袋和抖机灵。引用生僻书籍或名人名言,写一些假装深沉的幼稚文字,对社会问题进行所谓辛辣讽刺。
另一种则学郭小四玩忧伤,为赋新词强说愁。
能跳出这两类文风的投稿,数量可谓少之又少,还能写出彩的就更少。
编辑们在审稿时,面对几十万份稿件,跟屎里淘金没啥区别!
但凡遇到一篇有新意的,都要反复阅读洗洗眼睛。垃圾稿件则几秒就完事儿,多看一眼都感觉心累无比。
“你看看陈贵良的稿子,”胡玮时扔过去一沓稿件,“四篇文章。一篇四六骈文,一篇科幻小说,一篇乡土散文,一篇读书随笔。粗筛时全部过稿,非常厉害。”
赵岩笑道:“这年头还有写骈文的?”
“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找人代笔,又或者直接在哪抄的,”胡玮时说着补充一句,“他是郭小四的校友。”
听说是郭小四的校友,赵岩不禁皱起眉头。
陈贵良的四篇文章,被审稿组用曲别针夹在一起。
赵岩读到那篇《讨美利坚侵伊檄》,顿时笑道:“果然不像是高中生文章,肯定是找语文老师润色过的。这些语文老师,就指望着学生获奖出名。”
两年前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也是使用古文来书写的,作者还被南师大破格录取。
但那只是古白话文。
而陈贵良这篇,却是四六骈文!
当然,难度高低,无法评价。
毕竟《赤兔之死》,是在高考时写的,写作时间极其有限,而且一般人没那胆子。
陈贵良的文章下方,还有胡玮时的评语:“高中生能有这样的古文功底,殊为难得。‘十万生灵成新鬼,千年文明堕九渊’,此句道尽战争残酷,点出这篇文章的反战内核。”
看完越来越少。
甚至就连编入《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的文章,也有三分之一以上没能获得审稿者的评语。
因为质量也就那样,写评语都嫌浪费笔墨。
“咚咚咚。”
一个编辑敲响并未关闭的房门:“胡编辑,总编有请。”
“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