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8月15开海是什么意思 > 第212章(第1页)

第212章(第1页)

  当然了,防务是不可能撤下去的,这么一闹,一百户人马肯定要在辕门前值守到今天夜里才算完。  徐爵一行被接引到军府东侧靠近港口的关防城墙,这是一处炮位,叶梦熊带几员北洋彪将远远望着海上,放下望远镜转头对徐爵道:“徐卫督每次过来,都要闹些动静才舒心么?”  “哟,叶公在这儿都听见了?”徐爵笑呵呵地拱手道:“没办法,徐某身边总有些宵小之辈,听不懂好赖话,赶也赶不走、骂也骂不得,就愿意往我身边凑。”  叶梦熊缓缓点头,不再看徐爵,端起望远镜朝海面上望着,自言自语道:“天热了东西容易坏,坏东西就容易招苍蝇,凉了就好了。”  徐爵不接叶梦熊这含枪带刺的话茬,自顾自说道:“三个事,明年初三期走之前要在大前门下大阅;阁老让我来催户部分司的关税折色运单,另一个是私——那什么东西!”  徐胖子的神情像见了鬼一样,他看见炮台城垛下远处沙滩上一条怪物缓缓飞起,旁边还有旗军操弄,拿着大袋子像在喂食那怪物一般,怪物龙头鱼身体量极长勒生双翼,这东西徐爵不能再眼熟了,那就是飞鱼服上的飞鱼。  一模一样。  飞鱼腹下还有一木瘤,瘤里竟站了个人,随飞鱼食用那些大袋子缓缓干瘪,而飞鱼则身形膨胀,瘤里的旗军大呼小叫跟着飞鱼一同缓慢升天。  这一幕惊得徐爵张开的嘴都合不上,脖颈后面的碎发都直了起来,吓得他几乎要拔腿便跑,可腿上不管怎么都使不上力气,只得上牙打下牙地向叶梦熊问道:“那,那什么东西,飞鱼?”  远处海面上飘着一艘老旧福船,飞鱼升空后顺风飘到福船上空,木瘤子里的人不断向下丢着什么,砸到海上便溅起水花,而砸落在甲板上则炸开燃起大火。  然后徐爵看见飞鱼从腹部瘪了起来,缓缓向下落着,待落到离海面没多远的高度时突然不知怎么燃起大火,木瘤上的旗军一个猛子扎进海里。  “救人!”  叶梦熊一声令下,牙关紧咬着转过头来,对徐爵道:“对,就是飞鱼。”第一百七十四章黑锅  从热气球诞生之初,叶梦熊就认为这种用于侦查、指挥的船用气球是可以用作战争的。  在洪武二十三年,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火器专家万户陶成道用性命证明了四十七支火箭不能让人飞起来,在他之后,没人可以让自己飞起来。  现在他们可以了,只要用一根绳子拽着,想飞上去就飞上去,想落下来就落下来。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艘船、任何一门炮在设计上是为打天上的东西而存在的,在超过三十丈高的空中,他们所向无敌。  在看到瞭船的第一眼,叶梦熊就知道,这东西应该有武器。  今年初他试过在瞭船的瞭望球上搭载长引线掌心雷,在瞭望的同时向逆风袭来的敌船发动攻击,不过效果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好。  掌心雷在空中难以瞄准,热气球中的旗军对方位测算并没有那么准确,投掷十颗掌心雷,最终可能没有任何一颗能准确落到目标地点,尤其在袭击缓缓移动的船只上,精准更差。  不过这点打击并未令他灰心丧气,春天时叶梦熊趁着东风放了两个不栓绳的热气球,一路向西飘了近二十里,快到天津卫才落下,这又给他带来极大鼓舞。  说明不光海上,陆战也能用,而且陆战的军阵远比海战大,只要风刮得好,二三十个载满掌心雷的热气球在夜里飘过敌军大营上空,那会是怎样光景?  为此这半年进士出身的叶梦熊甚至还专门编了一套北洋将官内部发行的书,名为《天火录》,专就热气球的制作、辨别风向、陆战使用等问题做出讲解。  再后来,热气球不装掌心雷了,用陶罐装火油点燃后向下抛,砸在甲板或地面碎掉就会炸出一片火海,一艘战船挨上几颗短时间里就会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处理不好还会被彻底焚毁。  在那之后,北洋军府开始朝材料学的方向努力,寻找更密更薄更耐热的织物、寻找能提供更持久热量的燃料。  然后他们在炼焦厂发现了一种向上的气体,煤气,不过取得这种气体的负责人李时珍更愿意给其定名为‘轻气’,因为制取方法与《本草纲目金部水银粉》相似,而水银粉亦称轻粉,它也向上。  然后自然就有了飞鱼。  “不可,飞鱼不能出现在大阅的北京,难道徐卫督没看见它的样子?”  这种惊世骇俗的东西出现在徐爵眼前,他第一个想法自然是让皇帝、张居正、冯保看看,来取悦贵人。  知道那不是怪物,而是被人创造出来的武器,徐爵心里就不害怕了。  但叶梦熊与他想法不同,在北洋衙门的官厅里,叶梦熊翻手道:“这不是第一条飞鱼,一个月前我们放了一条,漏气,在空中旗军点燃火油罐时引燃,整条飞鱼炸开,旗军被烧得体无完肤。”  徐爵光是听都能想象那种惨状,顿了顿才说道:“我看这条就挺好,顺风飞起、烧毁战船、旗军也平安落地,挺好的。”  官厅很安静,徐爵不知自己说错了哪里让叶梦熊如此沉默,他看见北洋重臣抬手捏了捏眉心,面色不虞地问道:“你以为,落地前烧掉飞鱼,是计划中的事么?”  “它不是热气球,它应该能飞两三个时辰,尽管没人知道它会飞到哪儿去,但不应该这么快就落下来,更不该被烧掉,让它去北京——你想让它把承天门烧了?”  “这……那不是计划?”  徐爵有些尴尬地抿着嘴:“那,那恐怕这飞鱼还得再改进才能让陛下观看了。”  “改进,北洋要改的东西多了,叶某也没这么多精力,兴许下次给飞鱼配个舵会好点?让它在天上游。”  又一次失败让叶梦熊暂时提不起议论这事的兴致,他端坐着对徐爵问道:“朝廷要三期走之前进京大阅?”  徐爵可还没从飞鱼带来的新奇劲儿上过去,点头应下,接着道:“那飞鱼能带多重的东西升天,像徐某这么重,也能上去?”  “徐卫督看着可没一千三百斤。”  叶梦熊看着徐爵圆滚滚的独自轻笑一声,道:“陛下怎么想大阅了?”  “嗨!还不都是潞王闹的,听说起初是潞王想看阅兵,这事要皇帝想看,恐怕免不了一顿责罚,潞王就不一样了,太后哪儿谁的让他受半点委屈,哇哇哭得跟个狼似的,止不住。”  “后来太后把这事跟陛下说了,陛下在讲经时问了阁老与兵部尚书的意思,陛下少年老成有明君气象,将原本的坏事想成了好事,认为阅兵能振奋军心、光耀武德。”  “干脆就将阅兵设为常态,限于消耗财力,故初定一年一小阅,定在二月单阅即将出海的北洋军,从天津进京也容易;三年一大阅,各省都司挑选五个最为精悍的百户部同优秀年轻将官进京校阅。”  徐爵边说边摇头感慨,抬起二指放在桌案上连点数次,道:“别看陛下年轻,英明得很,这些将官在阅兵后可受陛下召见参与宫宴,随后来到北洋,进行为期三月的学习与交流。”  “到时候陛下也会来这边看看,这是让北洋肩负重任啊!”  徐爵看着叶梦熊道:“内阁与兵部的王部堂都认为陛下的提议很好,如今正在做关于阅兵的周密安排,要使手段让各省都司为每次大阅准备三年,可让他们时刻警醒,不荒废军力。”  叶梦熊听见皇帝如此英明,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朝天拱手,心里也是感慨极了,末了又摇头道:“这潞王啊,藩王如此受宠,对朝廷绝非益事,该叫他早早就藩呐。”  “您看这谁说不是呢?”  徐爵俩手一拍道:“有这想法的不单单您叶公一人,兵部的户部的都有这想法,盼着潞王去亚州就藩呢,只是听说那边还在打仗,实在没办法,只盼着陈帅早将西夷驱除,给潞王修个亲王府,送走了事!可惜就是陛下不乐意,也不知道潞王留在宫里有啥用。”  小时候就这么能作妖,长大八成是个祸害!  “对咯!”  徐爵说着一拍脑瓜,道:“还有件公事,听说今年北洋一期有不少落下残疾的伤兵回来等着安置,有才能上佳的人选,叶公别忘了给南镇抚司留着,本司打算给缇骑配手铳,要几个鸟铳教头。”第一百七十五章结义  万历是个好哥哥,没放任潞王一个人流泪到天亮,也没麻烦别人。  真正的大事不可假手于人,少年天子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他选择在宫廷宴会中趁溜去上厕所的机会亲自动手,顺一壶佳酿塞进袖中,在夜晚的乾清宫与胞弟一同分享,来庆贺潞王的战术犯熊。  宫中生活对少年人来说本该是烦闷的,那些日复一日的雕梁画栋、那些年复一年的循规蹈矩,还有严师厉母永无休止的斥责管教、耳濡目染的欺上媚下与颐指气使,都会给这样年纪的人在性格中留下永不磨灭的缺陷。  但这一切因帝国的蓬勃发展而变得不同,仿佛来自海外的每一封战报都为宫室雕绘的飞禽走兽注入鲜活血液,国中每一分繁荣都令皇帝归功于己,进而使每一个枯坐文华殿昏昏欲睡的午后有了意义。  更不必说,在凭借‘自己的智慧’争取到统兵权与阅兵权之后,会给这只掌握天下庞大帝国的幼兽带来怎样的成就感了。  在这个对万历皇帝有巨大意义日子里,庆贺是分外成功的。  首先,在不久的将来,紫禁城内将有一名宫女成为贵妃,这是刚满十五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做的好事,他还将自己的随身配铳拿给人家当作信物,第二天攥着玉柄手铳的宫女差点把宦官吓死。  其次,在朱翊钧把手铳交给宫女的半个时辰前,刚满十岁的潞王朱翊镠喝了足足二两酒,举火焚了军事室万历舰船模的船帆,火光冲天里,按着万历心爱的橘猫对几根巨大香烛磕出仨响头,两个生物结为异姓兄弟。  还真别说,要不是值夜宦官瞧见火光,他俩真能同年同月同日死。  万幸是船上刷过好几层涂料,火势未燃起来便被扑灭,除了船帆与桅杆最上的瞭望台被烧坏,军事室里其他宝贝都没大碍。  潞王跟他义兄弟大橘被宫人抢出来时被熏成俩小黑煤球,喝大酒的亲王靠在乾清宫外柱子上眼看着人就站不直了,顺柱子滑到地上睡得叫个香,再睁眼是十四个时辰以后了。  天子毕竟是天子,喝的比别人多醒得还比别人早,就睡了十个时辰。  睡醒哇哇吐一地,吐完一脸傻笑,卷起椅子上东洋进贡带长毛的熊皮坐垫晃晃悠悠就朝宫外走,叫也叫不住、问去干嘛也不说,把攥着笔准备记《内起居注》的宦官吓坏了。  跑出去一看,万历爷端端正正地在寝宫门口白玉石阶下头把熊皮垫叠上一叠往脚前一放,膝盖一弯就跪了下去,乖巧极了。  李太后听说皇帝醒了,急匆匆地赶过来,临到宫门口瞄了一眼跪在石阶下的朱翊钧,远远看了两眼又回去了。  俩儿子呼呼大睡的昼夜里可把李太后急坏了,要不是俩小人儿都有鼻息,还当这俩都崩了呢。  为人母手心手背都是肉,尽管李氏责罚万历多、宠溺潞王多,但那只是因为两个儿子身份不同,小儿子就算再折腾再能造,至多是费点银子多些花销,大儿子能折腾就不一样了,这是皇帝,教导不好她哪里对得起亡夫。  俩人真出什么事,随便一个崩了都没事,俩人要一块出事就是大事。  听闻万历醒了,让李太后又喜又怒,喜的自然是儿子没事,可喜完了就该发怒了。  但走到门口,看见万历那小小的身影在寝宫前形影单只的跪着,心里又软了下来,也不知该责骂他什么。  李太后是清楚的,大儿子这会儿不吃她那套了,过去还能拿废了他吓唬吓唬,几句话吓得战战兢兢。  现在皇帝心野了,再跟他说废帝位根本一点儿杀伤力都没有,弄不好还高兴得蹦出三尺高给你跳上一段儿。  要是让万历和潞王角色互换,他这会儿已经去右京就藩了。  李太后实在是拿小万历没辙,他现在都已经学会犯了错误先自己跪下了,还能怎样呢?  “就让他接着跪吧,潞王什么时候醒,什么时候请皇帝去后宫,吩咐下去,任何人不准给皇帝送水送饭。”  李太后眉头已经舒展了,她心里对万历的气愤已经在这十个时辰的忧惧中消除大半,剩下的只有对今后教导皇帝深深的担忧。  “去鹅灰池取黄瓜片来,这靖海伯呀,他对皇帝的影响太大了,还是要给他写封信,让冯大伴给他写封信吧,跟着三期,把近来皇帝的事都告诉他,看他有什么办法。”  李太后认为当下就是大明朝,已经不单单是大明朝了,他们正遭逢着天下千年未有之变局。  什么是千年未有之变局?皇帝,皇帝都不想当皇帝了,想当亲王出海就藩。  她已经意识到,单靠她和张居正,很可能已经约束不住皇帝了。  她管皇帝什么,皇帝就听什么,答应着好着呢;张居正教皇帝什么,皇帝就学什么,学着也好着呢;可皇帝有自己的想法,不跟别人说。  军事室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别说她看不懂,就算张居正也没法完全看懂。  她觉得皇帝不正常,哪个皇帝会自己给兵器上颜色,把好好一杆铳涂得乌漆墨黑就不说了,还给铳上刻字朱翊钧监制、还天下太平,要说知兵,这太祖爷、成祖爷哪个不是马上取天下,就算武宗都没做过这样的荒唐事。  更别说谁家的皇帝又会自己做个蒸汽机,还专门请木匠做成人形摆在寝宫龙床对面,整天睡醒头一件事就是吩咐宫女给这玩意儿加煤,起名叫火德星君,一天到晚七窍喷烟,还得专门给它在宫墙上修个管子,要不整个寝宫都乌烟瘴气能把人熏死。  必须得有人能劝劝了,这个人显然非陈沐不可。  李太后并不知道,在她下令不准任何人给皇帝送饭送水时,跪在熊皮垫子上舒舒服服的万历爷在她看不见的角度,一手端着醒酒汤、一手收拾着没吃完的馅饼喂潞王的拜把子兄弟,腮帮子鼓得跟河豚胀气似的。  一双鬼灵精的眼珠滴溜溜在眼眶里打转,小声对提着拂尘侍立宫门口的王安问道:“母后走了?哎哟,噎死朕了,这醒酒汤谁做的,跟光禄寺的茶汤一个味,也太难喝了吧?一会母后准得唤朕去后宫,快给朕弄杯水来填填缝儿!”第一百七十六章内海  李太后在紫禁城满是忧愁,她心中解铃还须系铃人的良药陈沐,在大洋另一边却拥有接近相同的情绪。  在万历皇帝筹备阅兵大计的这段时间里,陈沐在亚州也没闲着,议和的事交由赵士桢去往边境坐镇主持,他与徐贞明先后乘船,向南北航去。  徐贞明前段时间一直在整理西国三十年来对巴拿马当地的探查资料,不过因计量方式不同,也因信不过西人的丈量之法,徐贞明还要去实地考察一番。  陈沐则是先乘船向北,依次登陆界县与金城,检校驻军操练与知县治理情况,界县还是老样子,缺少人口让那依然是邵廷达驻军时的不毛之地。  艾穆在县中养了几百头绵羊、在籍百姓三千多点,几乎对狭长半岛的环境难以造成任何影响。  金城就好多了,南边北边甚至东边的部落都向那边汇聚,数不清的属国兵马在这里操练、学习汉文,还有大量移民百姓,要矿有矿要田有田,通向东边的山谷还有硝土一车一车地拉回来。  用吴中行的话说,金城县是块福地,将来别管继任者是谁,不能大治就可以算有罪了。  陈沐觉得手底下这个免去廷杖的知县有点儿膨胀,他凭啥觉得自己不会连任三任知县呢?  不过陈沐到这儿来的主要目的与知县无关,他是来接儿子的。  两个义子,李旦与陈九经。  这俩小子越长变化越大,李旦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匪气如今已几乎消失不见,陈九经也不像陈璘那般威武,身上倒有几分儒将气质。  二人在行船东渡时各自统帅数千人马,李旦麾下有精锐倭国武士队以及自各地大名处征调出打着混乱幡旗的军兵;陈九经则在足利义昭入大明进贡后去往朝鲜接应来自白山黑水响应大明天子号召的兵马。  在抵达金城后他们的部下一面学习汉文,一面将部分兵力打散分派各地,如今手上都还剩三千上下的兵力。  不过打散人马主要目的是担忧他们人数太多聚众作乱天军不能制度,并无削弱他们战力的想法,比方说调派倭兵去往秘鲁南部。  因此削减兵力后二人部属仍有较强的战斗能力,故东洋军府在各卫所外独设三营,其中二营便是他们这两部人马。  李旦的军兵号扶桑营,主倭与琉球二国精锐。  陈九经部则号白山营,主女真与朝鲜二国精锐。  另外还有一军为白纛营,营将为马芳长孙马燃,率领的是蒙古步骑,陈沐没动这支兵马,在麻贵的命令下,白纛营与呼兰部那些黑云龙口中的‘北元余孽’在北洋军官的率领下分作诸队,一道在广阔无边的亚州北方一路向东扫过去。  在这片大明治下的土地上除了野牛,蒙古步骑没有天敌,再没有人比他们还能忍耐饥饿、寒冷、奔袭了。  调令一发,早已养精蓄锐多时的二营人马登上福船,跟着陈沐向巴拿马航去。  “义父,是不是该去塞城了?”  在船上,李旦向陈沐问着,他口中的塞城自然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明西一次战争后签署条约中的租借地。  “嗯,上个月我已派人向西国王传信,告知其准备派兵接管塞维利亚,等他传回书信你再过去,怎么着也得到明年了。”  陈沐思索着点头,抬手问道:“你们二营人马近来士气如何,前些时候我听说有人在金城惹是生非了?”  李旦跟陈九经对视一眼,都苦笑着点头,他拱手道:“女真不擅航海、倭兵不擅远航,东渡时还没走到望峡州该沉的船就都沉了,没沉的也跟守御卫所换成福船。”  “他们觉得自己归乡无望,在这边又终日叫其学习汉文,免不了烦躁不安。”李旦笑着摇头道:“若是来早些赶上大战,他们就不会有这么多事了。”  人不能闲,闲着心里长草。  陈沐对李旦的话深以为然,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准备先把你们送到巴拿马,由西海岸沿西人修出的路走到东海岸,在那边打上几仗,部下的士气应会有所恢复。”  他的话引得两个义子面面相觑,陈九经问道:“大明与西夷没谈好,又要开战了?”  陈沐摇头笑道:“真开战也不能让你出海去和西军打,他们的步阵还是很厉害的,是过去帮着西国肃清航线上的海盗,我看你们船上火器挺多、佛朗机不少。”  “是,都是战事结束后国王下令收缴,天军帮着收了一些,东渡带来其中多半,扶桑营现下有倭铳千余,有葡国造佛朗机大铳十四门、倭国自造佛朗机小铳八门。”  仿制佛朗机小炮是没有丝毫难度的,在欧洲佛朗机炮是用铁皮卷、铁箍箍这种像造火枪一样的手法敲出来的,即便如此也足够让陈沐惊讶了:“我还以为那佛朗机是大明造的,厉害呀他们。”  “义父有所不知,倭国有诸侯名为信玄,其人所制《甲州法度》中借中原战国来形容其生逢之时,诸侯各自为战领国一片混乱,单战后收缴铁炮便收了万余,这还不算各地知县守军留下那些不愿上交的。”  李旦说着撇撇嘴道:“小八留下三千具,李家走京师的路子让兵部调走四千六百具铁炮送去辽东,要不是他们,孩儿这次过来能人手一具火器。”  “调去辽东?李家要那么多铳做什么……给他就给他吧。”陈沐算了算,小八小九跟李旦并没有吃亏:“李家又出人又出力,战后分点东西也是应得。”  当然,让小心眼儿的赛驴公这么大度的主要原因不是别的,是他将埋怨话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铁炮都是火绳铳,对他来说没啥用,就算撂手里也只能是倒卖给别国而已。  给辽东补充些火器倒也不是坏事。  “咱们从巴拿马西海岸下船,我去看看邓将军的军兵,主要探查修造运河的难度,你们到时候往东走,船会绕亚州南部过去,邓将军的舰队也正在将主力调往东海岸,到时候他会派出几条炮舰支援你们。”  “借这个机会,咱们就能把手伸到那边,东洋早晚变成咱的内海!”第一百七十七章因果  沟通巴拿马南北的是一条沿山脊起伏人工挖掘的道路,蜿蜒曲折路途近一百六十里,途中有许多过去三十年间西班牙人在这修筑的岗哨、军寨或是驿站,算上太平洋的巴拿马城与大西洋加勒比海的达连湾,共十三座岗哨。  每座岗哨间距离大致相仿,据生活在丛林、山脉、平原交错地带的原住民说,这些岗哨规划于挖掘道路时期,间隔距离依西班牙人所使用古老海陆长度单位‘里格’而定。  这为明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里格在陆上接近十里,这些岗哨在陈沐抵达巴拿马之前便已被邓子龙更改为明军百户所,驻扎一个千户部的旗军持续修缮、保护这条将来很长时间里亚州最重要的道路。  陈沐花了六天时间,从巴拿马城驱马向北,一路看遍沿途风光,抵达巴拿马地峡对面,旅途的最后一站是邓子龙在西班牙海港基础上设立的麒麟卫北千户所,如今千户所还在赠筑,不过海岸上已经有设立三座造船厂。  因为缺少熟练工匠,船厂并未开工,其实这三座造船厂也不是为造船而设立的,主要工作是在沙滩上修筑栈桥,供往来船舰停泊,造船修船只是副业。  至于卫所起名叫麒麟,是因为邓子龙根据军官绘图,认为巴拿马的山川河流形似张牙舞爪的麒麟,其实本来他想为这里定名卦山卫的,毕竟看风水的堪舆出身。  对了,早年还在香山时邓子龙不是说过濠镜大教堂的风水不好,容易有火光之灾?去年教堂真起火了,烧得还很厉害。  困守濠镜的修士们为修这座教堂真的很不容易,他们的前辈在半个世界所向披靡灭亡诸国,却在正德十六年的屯门遇见汪鋐,铩羽而归,开始长达四十年的装孙子生涯。  到嘉靖年,他们在濠镜驻扎了自己的小军队、修了几座炮台、盖起教堂广纳信众、定期给当地官员贿赂,还没来得及鼓起勇气把这里变成他们的土地,在三十六年,小教堂雕绘了一尊圣母踏龙头的塑像,意为将中国踩在脚下。  至少自个儿看着高兴啊!  然后就被广东儒生告发,连忙各种贿赂蒙混过关,这事拖了很多年,后来官员懒得跟他们扯皮,换了别人来,带着船队将濠镜围个水泄不通,让葡萄牙人乖乖拆了圣母踏龙头的塑像。  这个人叫俞大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