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太祖皇帝已被李琪说动,正思量间,刘伯温却骤然出手,硬生生将那废除之议扼杀!
“风闻言事”不可废,但可加以约束,增些规矩,堵住李琪所言那肆意攀诬的漏洞。如此,朝廷便失了废除它的充分理由。
朱元璋沉思良久,终究还是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言。
确如刘伯温所言,风闻言事能成历代定制,自有其道理。它于纠举不法、惩治贪墨确有实效。太祖皇帝平生最恨贪官污吏,又怎会自毁这柄利器?
于是皇帝开了金口,带着笑意道:“刘爱卿所言,深合朕心。正如李琪所说,日后这大明朝堂,是议政论国之地,非是彼此攻讦、沽名钓誉之所!诸卿当谨记于心!”
“陛下圣明!”群臣躬身齐应。
此番风波,倒也算各有所得。
言官们“风闻言事”虽多了框框,却也保住了根本,不至于如从前疯犬般乱咬,百官自然松了口气。
对御史们而言,特权受限虽不痛快,但终究还在,依旧是百官不愿轻易得罪的角色,勉强也能接受。
唯一不痛快的,恐怕就是苦主李琪了。
他万没料到,刘伯温会横插一杠,硬是扭转了局面。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更让李琪瞠目结舌。
“陛下,臣要弹劾御史中丞陈宁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刘伯温的声音冷硬如铁,毫无波澜。
“最显眼的罪证,便是陈宁之妻刘氏,近日在珍宝楼豪掷五百二十两购得珍品。以陈宁俸禄,何能支撑如此挥霍?”
此言一出,满殿死寂。
刘伯温继续道:“恳请陛下允准,搜查陈宁府邸!其贪墨罪证,定无所遁形!”
李琪难以置信地望着身前这位御史大夫的背影,心底默默竖起了拇指:不愧是比肩卧龙的人物!这一连串手段,当真令人眼花缭乱!
刘伯温为何要除陈宁?
其一,陈宁乃酷吏,为文臣士绅所不容。
其二,陈宁乃淮西党羽,胡惟庸门下走狗。偏偏此人坐上了御史台二把手的交椅,如同打入浙东阵营的一根钉子,时刻窥探!
对浙东党人而言,这无疑是天赐良机,铲除眼中钉!
且刘伯温并非空口诬告。铁证如山,只需派人往陈宁府中一搜,其贪墨之罪必然大白于天下!
朱元璋的脸色霎时阴沉下来。他本意并不想如此。
陈宁虽私德有亏,却是个能办事的干吏,行事风格甚合他脾胃,他想保下此人。
可刘伯温这等开国元勋、朝堂重臣开了口,分量太重。若为一个陈宁拂了他的面子,恐有损帝王威望。
如何是好?
朱元璋目光如电,在殿下群臣脸上逡巡,思虑着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