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听令,着你即刻准备一年粮草辎重,让苏飞一同带去。另任命甘宁为伏波将军,负责统领我荆扬两州所有水军!”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要招降甘宁,那便将诚意做足。为此,慷他人之慨的刘禅,当即便大方的从建业府库中调拨了一年的粮草辎重,命前去劝降的苏飞一同带去。不仅如此,在面都未见到的情况下,刘禅更是直接将其任命为了伏波将军,给了他统领整个荆州两州水军的大权,把那最后一成的不确定性也给补上了。……“我说军师,不过是招降甘宁之事而已,何须召这些人商量?”解决完招降甘宁之事和一此其它事务后,看着离去的一众原江东文武,刘禅不禁有些不解的向庞统看了过来。他可不相信以庞统这位凤雏的能力,想不出妥善解决甘宁的法子。“呵呵,若非如此,世子又何以知晓这些人是否能真正为我所用呢?”看着带带疑问的刘禅,庞统却是不禁轻轻摇头一笑。“呃,军师所言甚是。说起来小子倒是有些疑惑,不过是一夜之隔而已,这些人的变化为何却是如此之大?昨日还不情不愿的,今日却是……”听到庞统这么一说,反应过来的刘禅却是不禁更加疑惑起来。“世子可知我大汉以何治天下?这皆是因世子纯孝之故啊,哈哈哈哈!”“呃……”第149章“你说什么?建业被刘禅小儿攻破了?”南徐城头,看着眼前被敌军放进城的信使,惊愕不已的同时,孙翊更是不禁暴怒无比。就在刘禅以‘斩首’战术夺下建业的第三天,原本被邓艾、潘濬两路大军重重围困于南徐城的孙翊、朱桓二人,此刻也是收到了建业丢失的消息。但更为准确的说,其实却是刘禅着张昭、朱据等人派来的劝降信使。不然在邓艾、潘濬大军包围之下,他怎么可能得到这个消息。“启禀将军,三日前荆州军沿江突袭,一举攻破石头城……如今至尊与江东一应文武皆已失陷!”看着一脸惊愕与愤怒的孙翊,深知其暴戾性子的信使不敢怠慢,赶紧将建业城的详细情况告知了这位有着孙策遗风的‘三公子’。“刘禅小儿,敢夺我江东基业,吾必将汝碎尸万段!”看都没看信使带来的招降书,孙翊随即便一把将将其扯得粉碎,哪有半分投降的意思。“来人,传某命令,即刻随某突围,回军建业!一把扯碎刘禅命张昭等人着人送来的招降书后,暴怒的孙翊当即便想要率军出城杀回建业。“叔弼,我军如今兵不过两万,就算能够突围杀回建业又能如何?刘禅在建业还有三万大军以逸待劳,不如暂时……”看着暴怒不已的孙翊,即便性情高傲如朱桓,此刻也是不由得一阵无奈,赶紧开口劝阻起对方来。“休穆此乃何意?莫非……哈哈哈哈,某倒是忘了,你们朱家现已投靠了新主子!”然而,不等朱桓把话说完,孙翊先是一愣,随后却是不由得‘恍然大悟’起来,放声大笑的同时一剑便刺入了前来送信的信使胸口。没办法,谁叫建业一众已经‘投降’的文武中,就有朱桓的从弟朱据呢。“叔弼,建业一众文武不过是为形势所迫,并非出自真心,叔弼何故疑我?”抹了把脸上被溅的鲜血,本能反应下手按剑柄的朱桓一边后退的同时,也是赶紧开口解释起来。“形势所迫?哈哈哈哈,那休穆兄可敢与某回军夺回建业?”看着手按剑柄退后的朱桓,一脸凶狠的孙翊顿时不禁一脸戏谑的将手中带血的长剑指了过来。……“哈哈,士载老弟,看来吾等今日便可拿下这南徐城矣!”就在孙翊手持带血长剑逼朱桓表态之时,南徐城外一直关注着城头情况的潘濬顿时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说起来,虽然孙翊朱桓被邓艾、潘濬合兵围在了南徐城,但数次攻打下来,却是收效不大。没办法,毕竟吴郡乃是孙氏真正的发家之地。而南徐又是孙权‘迁都’建业前的治所。地利、人和都被对方占了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自然是难以攻下了。“呵呵,自作孽,不……不可活!”听到潘濬的笑声,同样看到城头上这一幕的邓艾也是不禁冷笑着摇了摇头。要知道,吴郡虽说是孙氏的发家之地,但比起顾、陆、朱、张等根深蒂固的吴郡的‘四大家族’来说,孙家不过就是个‘暴发户’、‘屌丝’而已。若是没了四大家族的支持,没了这个‘人和’,他孙翊拿什么来迎战邓艾与潘濬所率领的荆州大军?……“将军!”就在邓艾冷笑之时,南徐城的城头之上,此刻的情势却是剑拔弩张起来。说起来,虽然朱桓性格高傲,但却十分轻财重义。尤其是对其部下士卒,那更是没得话说。其俸禄家产,几乎是全都用在了‘补贴’士卒上,所以那是深受部下士卒爱戴。因此,面对孙翊那带血的长剑,一众江东军在自发的护住了朱桓的同时,却是纷纷将手中刀枪对准了孙翊和他的亲卫,丝毫没将他这个‘三公子’放在眼里。“哈哈哈哈,朱桓,这便是你说的形势所迫?”面对身前这明晃晃的刀枪,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孙翊,此刻却是更加愤恨了。“你们这是要做什么,想要造反吗?都给老子把刀枪放下,这是三公子,不是敌人!”看着手下一众自发护卫自己的军士,朱桓顿时不禁有种黄泥落到裤裆里的无奈。“将军,孙翊想要加害你,那就是我们的敌人!”只不过,面对朱桓的呵斥,这一次一众士卒却是倔强得很,丝毫未有放下手中刀枪的意思。“朱恒,有本事你就砍下某的脑袋去投奔新主。否则,本公子日后定要诛你全族!”要说在孙翊在某些方面还确实与孙策十分相似,面对如此不利的形势,不但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却是反而向朱桓叫起板来。“叔弼……”“孙家已是穷途末路,咱们何必跟他一条道走到黑!”就在朱桓正准备再次开口解释之时,随着一声大喝声在孙翊身后突然响起,只见刀光一闪,孙翊那颗还带着愤恨表情的头颅却是猛的在鲜血的激射下腾空而起。“妫览、戴员,尔等胆敢弑主!”看到孙翊就这么在自己的眼前被其自己的家将所杀,朱桓顿时不由得惊怒不已。……“末将等参见世子殿下!”建安二十四年三月初,在孙翊于南徐为其家将所杀后,随着朱桓的投降,作为孙氏核心的吴郡、丹阳两地,在没了四大家族的支持后,随即也迅速被邓艾、潘濬和赵云的三路大军所平定,而后与刘禅顺利会师于建业。至此,刘禅这场原本因为曹操的搅局,从而打算等其谢幕之时再对孙权成最后一击的‘自卫反击战’,最终还是因为曹操的中途退出,再次回到了原本计划中的轨道,以刘禅的大获全胜而结束。而经此一战后,除巢县、历阳等几座江北城池被张辽所得,算是让曹操尝了口汤外,其余江东之地却是全部顺利为刘禅所吞,让荆、益、交、扬从此之后连成一片。也是自此开始,自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的格局彻底为刘禅所改写,从此进入了南北两强对峙的天下两分局面。只不过,比起曹操早已完成了大致整合的北方势力来说,眼下才刚刚在‘物理’层面上完成一统南方的刘备集团,除了在军力上与曹操相差不是太大外,真正的综合实力上却是还差着一个档次呢!第150章“呵呵,占据了我大汉半壁江山的荆益交扬四州之地,全部加起来居然不过区区八十余万户、三百五十余万口,这些人的胃口还真是大得很呐!”建业城车骑将军府内,几眼扫过庞统递过来的人口户数统计册子后,刘禅顿时不由得一阵冷笑。没办法,据他所知,在黄巾之乱前,就官府有据可查的数字,这四州之地的人口加起来可是有着一千七百多万人口的。而现在,按庞统这份册子上统计出来的人口户数,还比不上从前零头的一半儿呢。要知道,虽然自黄巾之乱起几十年来确实战乱频繁,但相比于北方,荆益交扬这四州可是要安稳得多。再加之为躲避战乱从北方陆续南迁的逃民,这人口数字怎么着也不可能只有眼下这么一点儿不是?而且在原历史上,几十年后的司马家一统全国后,这人口户数可是瞬间比原本三国时期的官府统计翻了一倍还多的。而这么快的人口增长,怎么看也不可能是正常的生育增长。所以很显然,这些多出来的人口户数,全都是三国时期各世族豪强手中不在官府统计之内的隐户。“呵呵,隐户之事世子也非是今日方知,为何此次却如此激动?”看到刘禅的反应,早就对隐户之事清楚无比的庞统却是不禁一脸的风清云淡。“以前那是本世子没那个时间与能力去管,但是如今么,呵呵,有些事却是不能再拖下去了!”面对同样是出身世家大族,但却不知为何原因做了世家‘叛徒’的凤雏,一脸冷笑的刘禅,却是并没有丝毫隐藏自己打压世族门阀的想法。说起来,经过几年的相处,虽然心中的疑惑仍在,但对于庞统,如今的刘禅也已是彻底放下了心来。“呵呵,那不知公子可曾想好了从何处着手?”看着眼前自江南一统后,已经初具上位者气势的刘禅真的要对世族门阀动手了,哪怕狂傲如庞统,此刻也是不禁收起了先前的随意,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没办法,同样出身世家大族的他,对于世家大族所掌握的力量他可是清楚得很。所以别看眼下大汉似乎最有实力的便是曹刘两家,但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若是真敢对所有世家大族下狠手,那可都是风险重重,凶险万分的。“呵呵,饭要一口口吃,本世子不至于在这个时候便和他们来硬的!”看到庞统那一脸凝重的表情,刘禅却是反而收起了先前的冷峻。“那公子的意思可是要在这江东继续推行州、府、县学堂之法,以待日后时机成熟之后实行科举制?”听到刘禅这么一说,庞统的第一反应便是刘禅为实行科举制,从而已经在荆州推行了数年,且已初见成效的学堂之法来。毕竟比起其它方法来说,那可是最为稳妥也是最为有效的治本之法。“培养寒门、平民士子之事,自然是要继续推行的。不过那只是长远之法,眼下正值两强相争之际,这救急之法也还是要有的。”摇了摇头,刘禅却是出乎庞统意料的否定了他的猜想。“本世子打算按不同的官职俸禄等级,制定出一个相应的土地、‘荫佃客’制度来。比如俸禄在万石者,可得赐田五十顷,荫佃客五十户……”“另外,如同军功爵赏赐的‘庶人’一般,虽然这些荫佃客的‘使用权’归属这些官吏使用,但户口却必须归国家所有!”随后,不等庞统开口询问,刘禅自己便把这葫芦里的‘药’给全部倒了出来,目标直指这些世族门阀手中所掌握的土地人口。没办法,在这乱世,人口那可是最大的财富。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口,拿什么去一统天下,再兴大汉?“世子此法虽然已是十分宽松,然人心不足,恐怕届时……”虽然刘禅给出的这个‘救急’之法并未太过伤及到世家大族真正的核心利益,但庞统却仍是不免有些担忧起来。没办法,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吃到嘴里的肉,又有谁愿意吐出来的?“呵呵,军师可还记得本世子先前曾经说过,方今乃是乱世,这乱世总是要死人的!本世子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若是再有人不知足,那本世子也只有拿刀跟他说话了。”听到庞统的提醒后,刘禅却是第一次迸发出了强列的杀意。说起来,铲除世族门阀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其实是学后世的黄巢,来他个‘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啥的。只不过,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法子黄巢能用不代表刘禅也能用。毕竟怎么着自己就是这‘公卿’的头儿,真要这么干了,估计下场比黄巢都不如。所以,他也只能借鉴历史,提前把科举制这个经后世证明,行之有效的法子提前搬了出来,打算以鈍刀子割肉、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正如他方才所说,科举制虽然是解决世族门阀的治本之法,但毕竟‘药效’却是来得有些慢。所以在眼下两强相争、时不我待的格局下,他必须得有个来‘快钱’的方式。“哈哈哈哈,既然世子有此决心、豪气,那统就随世子和他们斗上一斗便是!”看着刘禅那稚嫩的面庞上,再一次展现出了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杀伐果决,受到感染的庞统此刻也是不禁斗志昂扬起来。“哈哈,军师不必如此‘悲壮’,不过是些损公肥私的利己小人而已,还用不着军师如此郑重。更何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此之前,咱该有的准备还是要先做的!”看着斗志昂扬脸放红光的庞统,刘禅却是自信满满的再次笑了起来。“哦?那不知公子所说的准备是?”听到刘禅那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刘禅已经十分了解的庞统,顿时不禁满脸期待的向他望了过来。第151章“以军师之见,眼下我荆扬两州的兵力如何?”面对庞统那好奇的目光,刘禅却是话锋一转,从先前‘挣快钱’的事情上转移到了似乎与之毫无关联的军事上面。“呃,世子之意,莫非是嫌眼下兵力过多之事?”习惯了刘禅说话习惯的庞统,倒也没有被他这突然转变的话题所影响,只略一沉吟便弄明白了刘禅的意思。没办法,江东降军的数量在那里摆着呢。先前为了抵挡刘禅与曹操,孙权可是征发了大量新兵的。而现在,这些人却是全都成了刘禅的俘虏。因此,即便不算先前已经被刘禅当成‘庶人’发下去的俘虏,单是眼下所收降的江东军,就已经不下二十五万了。若是再加上荆州本身的十三万兵马,眼下单是荆扬两地,这兵员数量可都是接近四十万了。要知道,即便是曹魏,在经过汉中之战与襄樊之战后,此时的兵力也不过四十万出头而已。而这还没算上益州与交州兵马呢,否则全部加起来,此时整个刘备集团可是有着五十几万接近六十万的大军。所以在听到刘禅提起荆扬两州兵力之事后,以庞统的才智,自然十分清楚这其中的意思。“只是眼下江东之地虽已拿下,但‘民心’未稳,还需大军震慑。加之世子又欲……统以为,这降军暂时恐不宜裁减过多,以免届时这些放归的降军为有心人所利用。”只不过明白归明白,在刘禅准备要薅江东世家大族‘羊毛’之际,庞统却是并不赞同在此时将那些降军大量放归乡里。“军师说得没错,眼下江东之地确实仍需大军震慑。只不过,谁说将这些降军放归乡里就不能继续起到震慑任用了?哈哈哈哈!”听到庞统的提醒与担心,摇了摇头的刘禅却是自信无比的大笑了起来。“哦?还请世子不吝赐教!”虽然对于刘禅时不时冒出来的奇思妙想已经习惯,但在听到刘禅说将这些降军放归后,照样能起到震慑地方的任用时,庞统却仍是不免有些怀疑起来。没办法,受时代所限,即便如庞统这等睿智之士,也同样难免存有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重将轻卒’想法。所以在他看来,若是将这些降军放归乡里,没了将领的统领约束,那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不安定因素。“那不知军师以为,一名读书之士人和一名合格的士卒,谁更容易培养出来?”看着嘴上说着请教,脸上却带着疑色的庞统,刘禅却是并未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计划道出,而是又十分跳脱的把话题扯到了士卒与文人士子的培养难易程度上去了。“呵呵,世子说笑了。一名士卒的操练,少则数月,多则一年便足矣。然若是想要培养一名士人出来,至少也需要十数年之功方有成材之可能……”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数人。如此浅显的问题,像庞统这种大才之人又怎么可能不明白?“只是统不明白,这与公子所谋之事又有何关联?”面对刘禅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几年相处下来深知其习惯的庞统,此时也是不禁心痒了起来。“哈哈哈哈,这其中的关联大了!军师想想,以学堂培养出新的寒门、平民士子至少也需要十年之功,但本世子若是以这些军士为种,扶植培养出一批忠于我大汉之‘功民’,岂非旦夕之间的事情?”眼看铺垫也做得差不多了,刘禅也就不再端着,直接将自己为薅世家大族‘羊毛’所备下的保证计划道了出来。“世子所说的‘功民’是指?”虽然对刘禅所爆出来的‘功民’新词还不太理解,但有着前面那句‘以军士为种’作注解,却是并不妨碍庞统理解其中的大致意思。“咱们以学堂培养寒门、平民士子虽是治本之法,然却耗时甚长。眼下正是两强相争之时,所以在这之上,这应急的‘治标’之法也是同样不可或缺的。”“本世子准备以孙氏和迁往荆州、益州江东官吏之田地安置这些遣返回乡之军士,并赐予他们‘功民’身份……”“获‘功民’身份者,不但在税赋方面比普通百姓有所优惠,且地方乡老、官府吏员皆优先从中挑选。若有犯罪,亦须先行报备军方除去其‘功民’身份,主可由地方官府审理!”见庞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刘禅也是随即便向其详细介绍起自己这个安置军士的‘功民’之法来。“哈哈哈哈,世子此法大妙!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妥善安置这些降军,还等于有了一支不用军饷的大军和无数御史震慑地方矣!”原本还在考虑如何保证这些‘功民’忠诚度的庞统,在听完刘禅的详细解释之后,此刻也是不由得眼前一亮,彻底放下了心来。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事实上刘禅这个‘功民’制,可不单是为了安置这些降军和为了薅世家大族羊毛。更为重要的,却是为了日后的文武相制。要知道,虽然科举制能够作为解决世族门阀的治本之法,但其自身同样也是存在着巨大弊端的,那就是十分容易造就出一个至上而下的庞大文官集团。所以,本着提前预防的原则,刘禅这才想出了以‘功民’制配合重新实行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提前扶植培养出一个能与之抗衡的武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