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三国我为王官方下载 > 第163章(第1页)

第163章(第1页)

至此,军校之事,已是万事俱备,只欠……只欠军校了!第451章“咱羽林卫可是天子亲军啊,如今却是沦为了服徭役之人,这也太……太丢人了吧?”长安城西,直城门外上林苑,原建章宫所在位置,看着眼前荒草与荆棘苁生的残垣断壁,一些肩扛各色武器,呸,是各色建筑工具的新进羽林卫士卒,此刻却是不由得纷纷开口抱怨起来。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于上林苑所建。其规模宏大,向来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之时,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只可惜,如同长安城中诸多宫殿建筑一样,在新莽末年的战火中,建章宫也是同样未能幸免,只剩下了如今的残垣断壁。而之后的‘东汉’因为建都洛阳的原因,这建章宫自然也是没能迎来重建的机会。直到时隔两百余年后的建兴元年三月,在这早已成为‘遗迹’的宫殿废墟之处,建章宫这才再次迎来了曾经兴建它的大汉子民。“朱刚烈,就你龟儿子怪话多!狗日的不知道咱是干啥来了?这里可是咱羽林卫的‘老家’,也是咱们以后的大汉军校,咱们汉军自已的军校!陛下连宫殿都不让盖,却是让咱把军校建在这建章宫地基上,你狗日的居然还敢说怪话……”就在这些羽林卫士卒对这充当摇役的事情抱怨不已之时,一名都伯模样的军官,顿时不由得冲其中一名抱怨声最大的新进士卒破口大骂起来。不用说,这原本的建章宫所在地,自然便是刘禅所亲自选定的帝国军校校址。说起来,之所以把这军校的校址选在此处,除了充分利用建章宫那尚还可用的宫殿地基,从而减少工程量的原因外,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要知道,建章宫所处的上林苑,可是地跨长安、咸阳、周至、蓝田等数县,方圆纵横共数百里。其中更是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出入其中,各种地形地貌俱全,乃是上好的练兵之地。昔日武帝与长平侯卫青等便是籍此地开始练兵、培养人才,这才有了后来的大破匈奴。而后来战功赫赫的羽林卫,更是武帝于这上林苑中所创建。可以说,这上林苑便是羽林卫真正的‘老家’!“啥?队长你说这里是咱羽林卫的老家?”当听到这杂草荆棘从生的地方便是羽林卫的诞生之地时,一些刚刚还抱怨不已的新进士卒,此刻全都不禁满脸难以置信起来。“哈哈,你们队长说得没错,这里便是羽林卫真正的老家。我大汉羽林卫,便是诞生于此!”就在这些新进士卒满脸难以置信之时,伴随着一阵马蹄声响起,一道令一众老羽林熟悉不已的声音却是顿时传入了他们耳中。“末将等参见陛下!”不用说,这来人自然便是当今的大汉天子刘禅,也是这羽林卫的真正‘主帅’!“军中无须多礼,都平身吧!”提着一柄锄头从马背上翻身跃下之后,刘禅也是随即冲一众躬身行礼的羽林卫将士摆了摆手。“陛下,您这是?”当一众起身的羽林卫将士看到被刘禅提在手中的锄头之后,顿时由得一阵疑惑。“呵呵,羽林卫乃是朕之亲军,朕乃羽林卫之统帅,也是日后这帝国军校之祭酒,这建设军校之事,朕亦自当出力不是……”看着一众疑惑不已的羽林卫将士,刘禅也是不禁提起手中的锄头晃了晃。“都看到了吧,朕这锄头可不是金锄头哈,日后可别说皇帝用金锄头这种蠢话,哈哈哈哈!”末了,突然间想起后世那‘皇帝用金锄头耕地’笑话的刘禅,随即却是又跟这些羽林卫开起了玩笑来。“陛下,小人,小人……”就在刘禅还在举着锄头跟这些羽林卫将士开玩笑之时,刚刚那些还在为这‘徭役’之事抱怨的羽林新卒,此刻顿时不由得纷纷面露羞愧的跪了下来。“都给朕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岂能动不动就下跪做磕头虫?还有,都给朕记住了,咱羽林卫只有‘将’,没有‘小人’!”原本还一脸嘻笑的跟众将士开玩笑的刘禅,看着眼前这些跪地请罪的羽林新卒后,却是不由得收起了脸上的笑容,面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说起来,就如同羽林卫那独一份儿的红翎与身上的战袍一样,与其它各军不同的是,一直被刘禅当成‘军官团’培养的羽林卫,哪怕就是普通士卒,其自称那也是末将,而非‘小人’!其目的,自然便是为了培养起羽林卫的那股应有的傲气来,而不是为了收买人心啥的。之前羽林卫千里奔袭邺城时,姜维以羽林卫中郎将之职统领职位远在其上的马超、魏延,还能做到理所当然,其底气便是来自于这份羽林卫独有的傲气。不然,若是换成别的中郎将,即便有马超、魏延的配合,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份气定神闲?“末将,末将等知错!”被刘禅这一通呵斥之后,也不等刘禅这皇帝让其起身,这些跪地请罪的羽林卫新卒随即也是赶紧弹了起来。“这就对了,都给朕记住了,咱羽林卫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末了,看着这些不等自已命令,自已就麻溜儿弹起的羽林新卒,刘禅终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咱羽林卫的人,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当将军之心。不是凭你们羽林卫的身份,而是凭你们的真才实学!这里,羽林卫的诞生之地,日后的帝国军校,便是你们踏出这‘将军之路’的第一步!”末了,手中的‘金锄头’一扬,刘禅却是不失时机的给这些羽林卫将士打起了鸡血来。“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刹那间,在刘禅那‘金锄头’的挥舞下,一众羽林卫将士那叫一个干劲儿十足!随后,在这高昂的士气加持下,原本计划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清理完成的建章宫地基,最后却是硬生生的不到二十天便被这些家伙给干完了!……“陛下不愧是陛下!看看这些家伙,您这一来,都跟那吃撑了似的……”建章宫废墟上,看着一众正干劲儿十足清理着地基的羽林卫将士,之前带着人钻林子里亲自查看地形回来的姜维,此刻也是不由得感慨不已。“哈哈,伯约啥时候也学会这人情世故了?放心,朕非是高皇帝,你也非是淮阴侯,无须顾虑太多。”听着姜维这明显有些生硬的恭维话,刘禅顿时不禁一脸戏谑的撇了撇嘴。“把心思都给朕放回统军之上,给朕好生把这军校建起来比什么都强,这军校可是我大汉万世不拔之基……”末了,不待姜维开口回应,刘禅却是随即又面色郑重的开口叮嘱起来。“末将遵命!”面对刘禅的叮嘱,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誓言,姜维只是简洁无比的回了四个字而已!只不过回答虽然简洁,但这其中的分量却是重逾泰山!至此,从之前和二爷等人确定这军校的创立、收曹氏将领为军校‘教员’,到如今动工开建,这军校之事算是彻底落实了。只不过,让刘禅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军校建设之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另一边,以诸葛大大等三省丞相为首的一众文臣,此刻却是不禁有些‘眼红’了起来!第452章“诸位,这关中水利修缮之事如今已经走上正轨。今日天色尚早,可有兴趣一同前去建章宫看看?”未央宫内沧池西北位置的中央官署,因修缮关中水利之事,为提高办事效率而‘联合办公’的政事堂内,这日处理完自已手中最后一件政事文牍后,眼看天色尚早,诸葛大大这次倒是没有急于回府,反而是提出了前往建章宫‘看看’的提议。说起来,虽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分置设立有削弱、分散相权的作用,但也容易产生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自三省设立以来,早在南郑陪都时便制定了这三省五日一联合办公的‘政事堂’制度。而这一次重新修缮关中水利之事太过繁杂,所以请示刘禅之后,这三省便一直处于联合办公状态。“哈哈,孔明之议不错!统也想看看,陛下所建之‘军校’到底是何模样!”听到诸葛亮的提议,同样也已经处理完手中政事的庞统,在滋了一口小酒后,也是满怀兴趣的开口赞同起来。“孔明、士元稍等,待吾等处理完手中之事便一同前往!”很显然,对于刘禅这个新天子在建章宫所建之军校,众人都是感兴趣得很。只不过,因为之前忙于处理修缮关中水利之事,对于刘禅所修建的军校,众人却是没那个时间去理会。但几个月下来,随着关中水利修缮之事已经走上正轨,政事也逐渐轻松下来些后,这些文官大佬们的注意力,自然也就放到了刘禅这专为汉军而设的学堂上来。没办法,从古至今,自有学堂以来,何曾有过专门为武人而设的学校?所以,对于刘禅这开历史先河而首创的‘军校’,众人自然想要看个究竟,弄个清楚!“好了,诸事都已办妥,咱们走吧!”很快,以‘龙凤组合’及法正、张昭等人为首的一众大汉‘丞相团’成员们,随即却是‘浩浩荡荡’的沿直城门往城外的建章宫遗址,如今正在建的‘帝国军校’而去。……“嘶~陛下好大的手笔,看这架势,是要将原本的建章宫全部圈起来啊!”出了直城门后,远远看到那囊括了‘神明台’这个建章宫仅存尚算完好的建筑在内的在建围墙,包括诸葛大大在内的十几位大汉丞相们,震惊不已的同时,却是又都不禁有些‘眼红’了起来。要知道,建章宫可是武帝因嫌未央宫太过狭小,为显大汉国威与富足所建。其周围可是达到了二十余里,只比周围三十里的洛阳‘六九城’小了没多少。现在刘禅居然要把这么一大片地方全都圈起来建‘军校’,不说别的,单是就大小规模而言,这未来的‘帝国军校’就堪称大汉乃至当世之最了。“诸位,如今大汉初定,百废待兴,陛下此举是否有些太过好大喜功了?”就在庞统正为刘禅的大手笔而惊呼之时,身为御史中丞的张昭,此刻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没办法,一所学校建得如同一座中型城池般,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大汉就算是再有钱,那也不是这么个浪费法啊?更何况还是在这在大汉初定、百废待兴之时!“子布兄,陛下建军校,动用的是少府之钱粮,国库钱粮可是分毫未动啊!且陛下此举非为享乐,怕是……”听到张昭这语带不善的询问,庞统这位掌管着六部的尚书令,此刻也是不禁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没办法,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面对没有向国库伸手的刘禅,他们拿什么去进谏?说起来,自众章武五年之后,随着朝廷财政进入了良性循环,这原本被刘禅划归户部的皇家商行就已经被少府收回了。再加上少府的其它产业及国库每年划拨的‘金花钱’,刘禅这个皇帝的私人腰包可不缺钱!因此,在创建这以天子任‘祭酒’的军校之时,刘禅却是根本就没朝国库伸手。“诸位,咱们还是先走近了看看再说吧,这距离尚远……”末了,摇了摇头后,并未对刘禅是否‘好大喜功’作出评价的诸葛大大,此刻却是已经率先催马向前。……“陛下我乃大汉天子,岂能……岂能……”建章宫遗址内,看着眼前与那些羽林卫军士一样,正挥汗如雨赤膊担土而行的刘禅,张昭这个御史中丞顿时不禁气得胡须都止不住颤抖起来。开玩笑,且不说一国天子不在宫中处理国家政事,本末倒置的跑来‘下苦力’,单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赤身露体,又哪还有半分天子的威仪可言?“哈哈,张公勿怪,下不为例,朕下不为例便是!”熟练无比的将肩上所担之土倒入筑墙的版筑之中后,一边果断‘认错’的同时,刘禅也是赶紧从从旁边木架上取过衣服穿戴了起来。没办法,张昭这人虽说有有些毛病,但总归来说还是瑕不掩瑜,其敢于直谏的性格,在这御史中丞的位置上还是十分合适的。再加上已经七十多岁的年龄了,面对其指责,即便是刘禅个天子,此刻也只能打着哈哈认错了事。只不过,认错归认错,至于改不改,哈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这军校的‘祭酒’可是刘禅这个大汉天子,亲自参与其建设,也是一种收揽人心、加强军校‘政治教育’的手段不是?更何况,大汉又不是后世皇帝直接管辖六部的高度集权明清时期。作为皇帝,理政之外的私人空闲时间还是挺多的。“陛下这军校建成之后,可是不知要羡煞多少人也!”看到刘禅那一脸讪笑认错的表情,诸葛大大等人却是赶紧岔开了话题,为其缓解起了这份尴尬来。“哈哈,日后这‘帝国军校’乃我大汉军校之最高学府,这规模自然是要大些。”哈哈一笑间,顺着诸葛大大等人的递出的‘梯子’,刘禅也是随即把话题转移到了这军校之上。“且这军校不比普通学堂,除了读书习字、学习兵法韬略之外,这实兵操练也是必不可少,这地方小了可是不够用啊……”末了,在一众大汉丞相们‘眼红’、羡慕不已的眼神中,刘禅也是随之自豪无比的为众臣介绍起了这军校的具体教学内容来。“若是按陛下所说,日后这军校所出之将校,岂非是人人皆知天文、懂地理,深通兵法谋略?”听完刘禅对这未来军校的详细介绍之后,诸葛大大、法正、庞统及陆逊几个深通兵法的顶级谋臣,羡慕‘眼红’的同时,此刻却是不由得傻眼了。要知道,若是照刘禅这个搞法,以后的将领人人都精通兵法,那这行军打仗之事,哪还有他们这些文人谋臣啥事儿?如此一来,岂不是说,日后的文人便只能被套牢在了内政治理之上?“军中将校人人皆知天文、懂地理,深通兵法谋略?哈哈哈哈,朕倒是也想!”看向傻眼不已的一众大汉丞相们,刘禅顿时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个人的资质不同,所学所悟自然也有差异。日后我大汉军中将校之能,若能普遍达到中人之资,少出几个马谡那等纸上谈兵之人,朕已是欣慰不已了!”开玩笑,若是名将能够批量培养,那以华夏自古以来传承不断的文明,那名将岂不是有如过江之鲫?“呃,陛下所言甚至是!只是听陛下之意,日后我汉军之将校,莫非将皆出于此?”就在刘禅这对军校的期待之语刚刚出口之际,诸葛大大等人却是敏锐的从其‘全军’两字当中听出了其它的意思。“呵呵,加上先前收编的魏军,如今我汉军战兵已达七十余万。即便重新整编过后,至少也需要保持四十万左右战兵,方能确保国家之稳定。单这区区一所帝国军校所育之人,又岂能尽够用?”听到诸葛大大等人的询问,刘禅却是面带微笑的摇了摇头。“那陛下是打算……”原本只是想确定刘禅是否打算以后用‘军校生’替换军中所有将校的众人,在听到刘禅这‘区区’之论后,却是不由得心中咯噔一声。“呵呵,正所谓文武之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除开启蒙之社学外,如今我大汉文人有州、郡、县三级学堂。既然文人有学堂,那这武人之学校自然也必不可少……”听到诸葛大大等人询问,同样听出了他们担忧之意的刘禅,却是并未直接回复,而是拿出了他当年做荆州牧时,所确立的三级学堂制度做起了回复。“呃,这……”对于刘禅所给出的这个回复,诸葛大大等人也是不禁有些不知做何回答了。毕竟相比于目前只不过才一所的军校,大汉如今已经建好和在建的州府县学堂,在数量上的差距可不是以道里能计的然而,数量归数量。如今这规模达到了一座中型城池大小的军校一出,这影响力,就是十座、百座州、郡、县学他也赶不上啊!更何况,听刘禅的意思,说不定这这军校的州、郡、县三级学堂也得办起来。“陛下所言甚是!只是马上打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陛下既言文武并重,那这文教之事自然亦不可放松。臣等请陛下重开太学,以昌我大汉之文教!”都是这个时代的顶级谋士,只片刻之后,眼看刘禅还有要大办军校的意思,相视一顾之后,诸葛大大与庞统、法正、陆逊等人却是再次趁机提出了重新恢复太学的进谏。第453章“重开太学么?”面对诸葛大大等人这见缝插针的重开太学的建议,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刘禅却是不禁有些犹豫了起来。太学,又名大学、辟雍、成均、上痒等。其名始于西周,天子与诸侯均设之。只不过虽然上古就有太学,但与布政、祭祀、学习各种活动搅和到一块儿的太学,显然不具备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只能说是太学的萌芽而已。真正让太学成为系统性、专业性的学校,那还得等到大汉孝武帝之时呢!元朔五年,采用董促舒‘天人三策’里‘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在下之士’的建议,孝武帝于京师长安设太学。从武帝开设太学至新莽,太学教授的科目及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其开设了《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等诸多课程。其学生人数,更是有最初的五十人发展到了王莽时的万余人。而到了‘东汉’之时,光武帝更是戎马未歇,便于建武五年在洛阳开阳门外重建太学。到了顺帝之时,太学生已是发展到了数万人。然而,这些在诸葛大大等这个时代之人看来,这代表着大汉文教昌盛的事情,于刘禅而言,却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而这原因嘛,除了因为自孝武帝开设太学起,太学中的师生那都享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外,最为重要的便是来自后世的他,对‘古代’文人固有的‘空谈虚言’印象。没办法,谁叫华夏自古以来的教育,都是‘重文轻理’呢!就连这代表着国家最高学府的太学,所教授的东西在他看也不过是些寻章摘句的腐朽玩意儿而已。因此,在‘季汉’重立后,刘禅不但未学光武帝般戎马未歇息便重开太学,甚至在诸葛大大等一众三省丞相为首的文官多次提出重开太学的建议下,他也仍是以国家初定、钱粮吃紧为由给拒绝了。而这一次,因为其创建军校的事情,再加上得意忘形之下让诸葛大大等人寻到了他话中的‘文武并重’的空子,所以想要再用钱粮吃紧的理由拒绝,却是有些不太合适了。“嗯,卿等所言也确实有理!只是单单只是一个太学,恐怕难以担起重兴文教之重任啊!”眼见这重开太学之事已经推脱不过去,心中一动之下,刘禅却是又打起了别的主意来。“哦?不知陛下之意……”见刘禅这一次终于没有再行推脱重开太学之事,而且听其语气,还嫌太学不够‘太’,即便是‘龙凤组合’在内的这些个顶尖谋士所组成的大汉丞相们,此刻也是不由得面色一喜。没办法,有这正在建设的‘帝国军校’做例子,‘好大喜功’的刘禅,又怎么可能让这太学不‘太’?“呵呵,中书令昔日曾言:寻章摘句,乃世之腐儒也。区区笔砚之间,数黑论黄,不过舞文弄墨而已,却是于国无益!朕之前未肯轻立太学,便是有鉴于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