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民国时期】
【价值:三万元人民币】
【备注:此碗为民国仿古高手所制,足可乱真。但其青花钴料虽力求模仿苏麻离青的晕散和铁锈斑,终究缺少真品入骨的神韵,略显浮躁。】
高仿!
张泉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东西要是放在外面,绝对能坑死一大片所谓的专家。
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学着那些老法师的样子,先是远远地观察器型和画工,然后才戴上杨连波递过来的白手套,将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他摩挲着碗壁,感受着釉面的光滑程度,又翻过来看底部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王灵玉和杨连波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他的结论。
过了足足五分钟,张泉才轻轻地将碗放回锦盒中,摘下了手套。
“怎么样?”
王灵玉终于开口。
张泉抬起头,迎上她的目光,缓缓说道:“好东西。”
“民国时期仿宣德的顶尖之作。”
此话一出,杨连波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王灵玉的表情却依旧平静,她追问道:“何以见得?”
张泉定了定神,组织了一下语言。他不能说自己是“看”出来的,必须讲出个子丑寅卯来。
“首先是青花。”
张泉指着碗上的游鱼,“真品宣德青花,用的是苏麻离青料,烧成后有自然的晕散效果,凝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铁锈斑,深入胎骨。”
“但这只碗,铁锈斑是刻意点染上去的,有些浮于表面,形似而神不似。”
“其次是画工。”
“宣德画师笔法豪放,一气呵成。”
“这碗上的鱼藻画得虽然精细,但太工整了,反而少了一分宣德官窑该有的率性与霸气。”
“最后是底款。”
张泉沉声道,“宣字宝盖头下面的一横,真品是和第二横连在一起的,但这只碗,是分开的。”
“这是仿家百密一疏的地方。”
他说完,整个茶室陷入了片刻的寂静。
杨连波看向张泉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欣赏,变成了彻底的震惊。
这些细节,若非浸淫此道数十年的顶级高手,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得如此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