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李逸这个变数出现了。
论个人能力,如今的李逸,可以把太子李承乾遥遥甩在身后。
提出改革科举之策、创造了瘦金体这一新字体、写出了一首足以流传后世的诗、揭露吐蕃这个巨大威胁……
李逸的皇子身份还未曝光,便已经给文武百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推崇。
更别说,李逸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他还没有对外透露。
李世民都已经可以预料得到,等到他正式对外推出活字印刷术的时候,李逸这个发明者肯定能收获诸多赞誉。
最关键的是,李逸可是得到了高人传授屠龙……哦不,是养龙术,这代表着李逸还有更多本事。
可以预见,等到李逸以皇子身份回宫之后,肯定会做出更多功绩。
到那时,李逸会甘心老老实实当一个皇子吗?会对皇位没有想法吗?
李世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尽管李逸可以算是他亲自抚养长大的,所以他对李逸的品性很了解,知道李逸品性纯良,没有野心。
但,面对皇位的巨大诱惑,谁能保证李逸能一直保持初心不变?
没人能保证。
再说,就算李逸对皇位没兴趣,也一定会有其他人去蛊惑李逸。
李世民很担心,未来会再现当初玄武门之变发生前的局势。
即是一个皇子的个人能力与功绩,远远超过了太子。
到时候怎么办?
李世民坚决不能容许大唐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不过,这些问题,李世民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处理办法。
“算了,等李逸回宫之后再看吧。”
李世民觉得自己现在就想这些事,有点太早了。
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等到李逸回宫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处理。
眼前最紧急的事,还是不让群臣再纠缠要李逸入朝为官的事。
“诸位卿家所言,不无道理,但朕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朝廷用人需谨慎,得多方考察才行。”
“如果此人确实有大才,再过三个月,朕再召其入朝为官不迟。”
李世民施展出了“拖”字诀。
只要拖过三个月时间,李逸的身份就不用保密了。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魏徵等人也觉得也可以。
“陛下,敢问一句,发明瘦金体的那位民间少年,与宿国公今日举荐的李逸,是同一人吗?”
房玄龄见李世民一直没提此事,便忍不住好奇问道。